工程结构振动方法与应用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结构振动方法与应用概要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摘要】振动控制是建筑结构抵抗地震作用,减小地震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结合传统结构抗震与现代抗震技术,主要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基本原理、分类及工程应用。重点阐述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等现代抗震技术的概念、原理、计算公式及工程应用的不同特点。并在结合振动控制的理念与实际工程应用中简单阐述自身对于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的理解。 【关键字】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混合控制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以及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比变小。在强风或强烈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物的动力反应强烈,很难满足结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按照传统的抗风抗震设计方法,即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原则的设计方法,是以概率论为基础,提出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要减小强震或大风下的振动反应,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耗散,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实际上是依靠结构及承重构件的损耗来消耗大部分的输入能量,因此这种方法对某些不容许在地震中出现破坏的建筑结构(如核电站)是不适用的。另外传统抗震设计只考虑了结构物本身的抗震,并未考虑房屋内部设备的防震,当建筑物内有重要设备、精密仪器等情况时(如通讯中心,医院等),也是不适用的。传统抗震方法以“抗”为主,主要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多加配筋来提高建筑物的抵抗地震能力,其结果是构件截面越大,建筑物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所需构件截面及配筋就越大,恶性循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造价。 由上可知,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经济和安全上已不能满足工程实践中新材料、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提出的需要,同时还不能满足日益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不能因为剧烈振动而中断工作或者破坏的要求。从而促使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在工程结构的实践中开始得到应用,结构振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风和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和损伤,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抗灾性能,结构振动控制通过在结构上设置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控制抵御地震动等动力荷载,使结构的动力反应减小。 一、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及原理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指在结构的特定部位安装某些特殊装置(如隔震垫等)、某种机构(如耗能支撑、耗能剪力墙等)、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块等)或施加外力,以改变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其结构的动力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的控制,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员仪器设备的安全和处于正常的使用环境状况。自1972年美籍华裔学者姚治(J.T.P.Yao)教授明确提出木工程结构控制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结构控制的方法、理论、试验和应用等方而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隔震消能和各种减震控制体系具有传统抗震体系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即明显有效减震(能使结构地震响应减到10%或更低),保护主体结构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不至于出现严重的损坏。 控制系统的基木元素为传感器、处理器(也称控制器)和作动器。传感器感受外部激励及结构反应的变化信息;处理器接受这此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控制算法计算所需控制力;作动器则产生所需的控制力作用到结构上,从而实现对结构的控制。 二、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分类及应用 结构振动控制按照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可以分为主动控制系统、半主动控制系统、被动控制系统及混合控制系统。 1、结构被动控制 振动控制中的被动控制技术是相对于主动控制技术和半主动控制技术而言的,它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单纯依靠控制装置与结构相互作用提供控制力的结构控制技术。被动控制的设计思想是采用直接减少振动能量(消振)、隔离振动能量(基础隔振)、转移振动能量(吸振减振)、消耗振动能量(耗能减振)等方法达到减少结构振动的目的。从控制机理上说,可以通过以下三条基本途径实现结构的被动控制。 隔震:即通过在结构特定部位设置隔震装置阻止外界对结构的能量输入, 直接达到减震控制作用。隔振结构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隔震可分为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两类。 隔震装置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在强风或微小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上部结构水平位移极小,不影响使用要求;在中等强度地震下,其水平刚度较小,上部结构水平滑动,使刚性的抗震结构体系变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其固有自振周期大大延长,远离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和地面的场地特征周期,从而把地面震动有效地隔开,明显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通常情况下,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值可降低为非隔震结构的1/4~l/12。由于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远远小于上部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所以,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水平变形,从传统结构的“放大晃动型”转变为隔震结构的“整体平动型”,使得上部结构在强烈地震中仍处于弹性状态,有效的保护结构本身,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