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公路桥梁的发展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公路桥梁的发展与展望 I规划与设计 云南省公路桥梁的发展与展望 吴忠彩1 赵光曾1柏松平2 (1,云南省交通厅;2.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着重介绍了云南省公路桥梁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 材料技术发展和结构技术进步,对令后云南省的桥梁发展和有待突破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云南省桥粱回顾发展展望 桥梁建设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国家交通及经 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桥梁,记载着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史,记载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史,同样也记载着建 桥技术、材料技术和科技进步的历史,体现了勤劳人民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云南省公路桥梁 的发展历史,进而展望云南桥梁今后的发展方向。 1云南地理概述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接毒州、广西省,北部接四川省,西北接西藏,西接缅甸,南与老挝、越 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多达15个。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 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 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约900km,高低相差6663.6m。 云南地貌有五大特征:(1)高原呈波涛状;(2)高山峡谷相间;(3)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 梯递降;(4)断陷岔地星罗棋布;(5)山川湖泊纵横。 同时。境内有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 由于全省山地面积占94%以上,境内横断山脉广布、江河纵横、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沟壑纷呈,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普遍地区地震裂度较高,加上支流众多汇集而成的六大水系深切割而形成的险 峻的峡谷、陡峭的山峰、狡窄的河床,这些客观实际,给我省公路桥梁建设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 带来许多困难和技术难题。 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诸多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所带来的困 难,竖起了一座座建设宏伟桥梁的里程碑。从古代的藤、竹、木、石桥,发展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梁、拱桥 及斜拉桥、吊桥、钢箱拱桥、连续梁桥、刚构桥等,在桥型、结构、跨度及材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最近十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以及中央决 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我省广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我省公路桥梁建设迎来了 2 规划与设计 国道主干线和桥梁建设的新阶段,是我省公路建设最快的时期。我省公路桥梁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体 现在桥梁数量剧增、桥梁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特别是建设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弯、坡、斜、高桥, 更以其跨深谷、越天堑的气势,显示出云南桥梁的壮观,桥址地势之奇险、墩台之雄伟,充分体现和形成 了石南高原山区桥梁的特有风格。 2回顾云南桥梁发展 2.1古代桥梁(1840年前) 五南占桥有梁桥、拱桥、链桥等儿种桥型。 云南古代梁桥有竹桥、术桥、竹木桥、石梁等梁桥。竹木桥发展到石柱、石台桥,其中,沾益县跨牛栏 江大石柱石台桥,为乾隆56年(1791年)建造,现仍可供人马通行。木石建造的简支梁桥,发展到伸臂木 粱桥(图1)。今在腾冲县龙川江上还保留着5座伸臂木梁桥,其中,曲石乡野竹箐桥,长30m,宽3m,石 砌桥台,t建台亭(图4),桥身为长廊护盖,桥身用楸木建成。后来,又借鉴伸臂木梁桥原理.建造伸臂 石梁桥,如大理州的观音堂桥(图6)。 古代拱桥有廊桥式、亭拱式、尖拱式和双圆弧尖定(柿花顶)式等。据志籍记载,云南故石拱桥多建 于明清,如今存禄丰星宿桥、广南县八宝桥等十余座桥梁。特别是建水县双龙桥(图2),现国家将其列 入大型占桥之一,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固1伸臂木梁桥一云龙县通京桥 图2我国大型古桥之一建水县双龙桥(17孔桥) 南于峡谷陡峻、水流湍急,古代无法建造粱桥和拱桥,于是,以溜索为渡,以后又演进为悬桥。古代 链桥以多股竹(藤)编成。今在独龙江、{此江及其支流上,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