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会(09年005号文件)
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会09年高校系列公益讲座
高校学生组织合作与执行方案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中港实习生协会简介
2005年, 一群充满激情的香港学生, 他们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香港大学,他们希望创建了一个充满梦想的团体——中港实习生协会, 并藉着这个团体把最优秀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进而建立精英学生与优秀企业的桥梁。基于协会的领导机会以及人脉网络, 四名中港实习生协会创始人毕业的首年年薪均超过100万港币, 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包括: 能源、私募基金、投资银行;
中港实习生协会的合作伙伴机构包括:中国香港商会、欧盟商会、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苏黎世、美国万通、瑞信国际集团、香港大学等。经历了4年的风风雨雨,中港实习生协会在国内得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等一批一流学府的认可,合作开发实习基地以及为高校输送精英人才到香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协会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一批更胜一批的精英校友,至此,协会正朝着目标成长。我们一直深信“人才”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输送了超过3000名优秀大学生到香港知名企业实习,同时也通过校友关系网络以及企业资源,为国内的1万多名会员提供了名企实习与就业培训。
详情请参考文件 中港介绍手册:F. Hong Kong Handbook_CN.pdf
中港08年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2008 CN
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会简介
?? 2008年11月,中港实习生协会总会终于在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考察和试运作后,决定成立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部。聘请e-Age高校整合营销专家创始人以及首席顾问,广东大学生实习就业实训基地总顾问、培训总监郭丹锐先生为总会副主席兼广东分会主席负责运营分会、办事处和校友会。广东分部在2008年输送了100多名优秀的本科生及硕士生到香港大学进行交换项目并到世界500强公司实习。
广东分会现在在广州10间知名高校筹建分会,并且筹建中港旗下组织、策划公益活动,包括FISS(国际金融学生论坛),SVAB(无国界志愿者),CRIP(企业实习推荐计划)等有深厚学生组织运作经验以及就业实习培训经验的郭丹锐主席认为,中港实习生协会的模式对于广东高校学生组织有着非常好的参考作用,大学生通过在学生组织的接受锻炼以及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社交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在2009年这个恶劣的就业环境下,帮助部分学生进行就业以及实习。(下图为广东分会成员)
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会09年高校系列公益讲座
一、 活动背景
2007年高校毕业生突破495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预计2009年毕业生将突破611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到2009年将超过800万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现实情况下,企业招聘需求迅速减少,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比以往要更大。所以,怎样找到快速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解决办法,是政府和学校需要共同承担的紧迫任务。
据市场调查,影响毕业生应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专业能力,主要在于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胜任条件,尤其是从业经验和职业胜任能力,占据企业招募需求的首要位置。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和对职业的客观了解,与企业需求错位,所以导致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迅速下降。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中港实习生协会广东分会,希望通过协会与企业关系以及资源,在学校举办系列能过提升职业素养的培训讲座,同时在讲座过后招聘部分学生运作中港实习生协会的公益项目以及到协会和企业实习。通过中港实习生的运作模式和校友顾问资源,通过人际关系网络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在校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锻炼条件。
二、 活动目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和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给大学生,导致大学生的供过于求,导致就业环境及其恶劣,其次产业链的落后也使得大学生供过于求。
2、 国内的高校教育以及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其次大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求职技巧。
3、 由于大学生的极大膨胀,给企业带来了昂贵的招聘成本以及极大的用人风险,企业与学生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和就业平台。
解决方案:
1、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鼓励学生组织积极创业,学生组织企业化。
2、 推动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就业模式—》鼓励学生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将每一届的学生组织主要成员和干部整合起来,让已经毕业的学生组织成员,帮助在校的大学生提升以及就业。例如:中大校长推动校友帮助毕业生找工作。
3、 给学生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对各大学生组织的整合,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