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pdfVIP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pdf

一 ≥ 第4卷 第4期 中匐人 ·资源与环境 19g4年 l2月 CHINA POPULATⅡ)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堕塞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摘 要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 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砟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 而产生一束列^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道.其中某些如水城环境变化等,对当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燕 起着深刻的砟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绒潭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 人口 资源、环境关糸更为复杂。对此 额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 强管理,使自然一社台一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_熵增,以求区城环境的九治长 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c 关簧I词鼍兰三鱼型; _ 、 苎√ 歧 南北朝、唐宋和清末是本区人口增长的三个急增时期。追溯本区区域开发过程,大致具有 与人口增长相对应的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南北朝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唐宋时期,随着 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许多环境生态问题;明清时期.人 满为患,区域经济在调整结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然而人口、资源、环境失衡对区域发展构 成严重威胁,以后越演越烈,其中某些问题对当今的区域发展仍然产生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一 、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渊源 (--)人口增长与水土资源开发 队 秦汉以前,本区地广人稀,水土资源得不到开发 南北朝时期,大批北人南迁,为本区土地 № 开发拉开了序幕。然而大规模行动,则始于人口增长的第二个急增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后, 本区进一步充实了劳力.提高了劳动技能,为大规模土地开发创造了条件。唐开元年间.修挖海 塘,元和年间,修吴江塘路,使太湖胡东洼地地区,东由海塘挡胡,西由塘路与太湖湖区相隔.从 此摆脱了“江湖混茫”的局面,唐朝在屯田制下,湖东洼地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五代继续重视水土资源开发,精心营建了排灌自如的塘浦圩田系统,更因为斯时人口与耕 地比倒恰当.充裕的劳力,既能完成繁重的塘浦圩田建设及其维护工作,而又不人浮于事。人均 耕地占有较为宽裕,既做到地尽地利,而又无需乱围乱垦,因而水土资源开发达于极盛 上述良性循环的破坏,始于北宋末年,特别到南宋建都临安后,对水土资源采取了超负荷 收稿日期r1993一】2—28 作者简介,陈家其,副研究员 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现主要从事气候、环境变化和灾害研究.曾发表 从太潮 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 、 黄河中辨地区近1500年水旱变化规律及趋势分析 等论文4o亲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开始失齑 到人口增长的第三急增时期,土地开发潜力几尽,人满为患一 时成为区域发展的“阻力”,以后地区经济在调整结构基础上得到r继续发展。 (二)水土资源开发与水域环境变化 吴江塘路地处南北大运河的低谷,因而湖西和浙西丘陵地的泥抄分Sj陡犬运河、 匾塘于 在此交汇并沉积,尤其在宋元间,筑长桥长堤,改建“至正石塘”后,由于进一步堵了水路,塘西 滩地迅速增长,使太湖东岸出水通道——吴江十八港日益淤塞,太湖泄水渐趋不畅。太湖汇水 不畅,更加速了吴淞江的萎缩,史载唐时尚宽2O里,至宋只有9里。明末,夏原吉针对吴凇江难 浚的现实情况,提出放弃下游行水,改为南北分流的治水方案.即向北由浏河F游人海,向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