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pdfVIP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pdf

2003年6月第23卷第2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23 No.2 June,2003 .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毛 英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岩矿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西南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 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 当前西南地区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与对 策。 ·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防治措施与对策;西南地区 中圈分类号: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3)02—0106—03 西南地区幅 阔,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数在150种以上。建国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 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矿业的开发已成为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支柱产业 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一些地方破坏了生态 平衡,影响到经济建设,甚至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初期阶段,有必要对西南 地区存在的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总结。 1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1 环境污染 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中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如烟尘、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氰化物、重金属等,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农作物等 的污染,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对人、畜生存的危害。可列举如下实例: 1)四川攀西一大型矿山,矿石开采中剥离的废石量高达2亿t,多处堆放,使原生地貌、水文地质受到破 坏,氧化作用加剧,矿体中的硫化物在氧化条件下分解、淋滤、迁移,使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增高s 一平均达 173.65mg/L,C 105.04mg/L,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矿区尾矿堆放区泉水中的许多有害元素超过国家饮 用水的水质标准(据李宏禄。1999)。 2)贵州省某汞矿从开采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数百年的开采冶炼生产造成了矿区空气、水体、农田 污染和农作物污染,对矿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矿区居民尿汞平均超标3.5倍,炼 汞工人尿汞超标 1个数量级。矿区及附近338km2的流域总面积中,有180km2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 危害,致毒性稻田达43Ohm2。玉米、水稻含汞量分别超标10.25倍和33.1倍,含汞量最高的小白菜超标达 98.1倍。炼汞工人的尿中毒患病率达40%~50%。 3)西南地区碳酸盐岩资源丰富,国营、集体和私有石灰石矿山与水泥生产厂矿众多。在石灰石和水泥 开采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烟、尘与废水、废石,对大气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对矿山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4)近些年来,西南地区一些单位和私营个体金矿开采者,采用汞板、蒸汞提金、氰化物堆浸等方法炼金, 造成矿区大气中汞浓度超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rig、Pb、CA、Cr、[CN]一超标,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既不能饮 用,又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同时引起土壤中上述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增高,导致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危 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1.2 环境资源破坏 收稿日期:2o03一o2一l8 作者筲介:毛英(1965一),女,四川乐山市人,工程师,从事岩矿化学分析与环境保护研究 1J0I6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矿产在开采时,要进行大量的地表土壤剥离,形成大量的废渣、废石、弃土堆积在开采区附近占压土地和 植被,使开采区原有的地貌环境受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资源破坏和矿区荒漠化。1)矿产资源的破坏。目 前在西南地区仍存在相当数量的集体、个体矿山,正在进行掠夺式采冶矿产资源。这些小型生产企业往往设 备简陋,对矿产资源采用“采富弃贫”的开采方式。矿产资源浪费严重,使宝贵的矿产资源受到破坏甚至严重 影响到国有矿山的正常生产。2)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开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