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地区历史上稻作的演变及其诗歌饮食文化.pdf
北京地区历史上稻作的演变
及其诗歌饮食文化
李增高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其总体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北
部由连绵不断的山岭所环绕,西部的山,通称为西山,属太行山山脉;北
部的山,通称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这两条山脉在昌平南口附近交会,
展开半圆形的大山湾,称为“北京湾”,中部、东部和南部为平原。
北京地区最早的先民,是居住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北
京人”,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一般认为,史前有人类以后,最早的
古文化是旧石器文化,旧石器时代在中国的情况,又分为早、中、晚期。
北京地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代表,专家判断,“北京猿人文化的
晚期已经达到了旧石器时代初期相当发展的程度”。这时不仅能使用火,
而且能控制火,火的使用可以照明、取暖、熟食,防止野兽的侵袭,在人
类早期发展史上,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恩格斯指出,火的使用“第一次使
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继“北京人”之后,
在周口店的龙骨山上,还居住过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新洞人”,距今约20
万~10万年;其后为“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左右,已经从旧石器晚
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位于平谷韩庄乡上宅村西北台地的上宅遗址,南临洵
500~7000
河,高出河床10~13米,经碳化测定,绝对年代距今约为6
年之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上宅遗址的文化堆集层,分布在一条天
然的冲沟里,共分为八层,在第五层的上部,发现了禾本科作物花粉、或
炭化、或枯朽的种子,说明至迟在这个时期,当地肯定存在原始农业。
北京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还应早于这个时期,于德源认为,北京地
区的“原始农业毫无疑问是发源于距今一万年以前”,他指出:“北京地区
ooo~8
原始农业的最初出现,大约应在距今10 000年前的气候剧变期间,
在距今8000年以前,当北京地区原始农业还处在萌芽时期的时候,以磁
州、裴李岗文化为代表的位于太行山东麓、黄河下游冲积扇地区的原始农
业已经比较发达,因此,可以肯定北京地区原始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要稍晚
北京地区历史上稻作的演变及其诗歌饮食文化I3西
于河北、河南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地区”。
北京地区历史上的水资源极其丰沛,起源于我国南方的水稻,西周时
期的种植区域逐渐扩展到黄河以北。《周礼》记载了我国宜于种稻的几个
地区,幽州即为其一,《周礼·职方氏》云:“幽州……谷宜三种”,汉郑
玄注,“黍、稷、稻”,唐贾公彦疏,“幽州与冀相接,冀皆黍、稷,幽则
宜稻”。北京地区历史上种水稻最准确的记载,是在东汉初年,建武十五
年(公元39年),张堪为渔阳太守,他在狐奴山(今北京顺义区牛栏山附
近)下,“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张堪在渔阳视事八年
(建武十五一二十二年,公元39—46年),粮食充足,人民富裕,边防充
实,为吏民所信服,百姓作歌谣赞颂他,“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
政,乐不可支”。后入还在当地今北京顺义区鲁各庄建张堪庙,以纪念他
的功德,敬称他为“张相公”,历代烟火不衰,庙内壁画水稻水直播的全
过程,从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水稻的种植方式为水直播。可惜的是
“文革”中庙祠被毁,我国著名报人邓拓在《燕山夜话·两座庙的兴废》
一文中说:“现在顺义县孤奴山下,有若干村庄就是历来种稻的区域,你
如果走到这里,处处可以看到小桥、流水、苇塘,穿插在一大片稻田之
间,这才真的是北国江南,令人流连忘返”,这是对张堪的高度评价。
此后,北京地区的稻作从未停止过,三国曹魏时期,征北将军刘靖率
部下,截引永定河水,修戾陵堰,开车箱渠,使水东入高梁河,“水灌溉
蓟城(今北京城区西南)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北魏时期,对督
亢坡和戾陵堰两项水利工程进行了复修,恢复了灌溉功能,发展水稻生
产。孝昌时(公元525—527年),“及北方将乱,(卢)文伟积稻谷于范阳
城,时经荒俭,多所账赡,弥为乡里所归”。此时,包括幽州在内的黄河
以北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在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集
中体现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二《水稻》篇,当时水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薪酬管理从入门到精通.pdf
- GJB451B-2021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术语.docx VIP
- 2025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政务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初中寒假实践总结.docx VIP
- 最新AS9100D:2016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共475页).docx VIP
- 客运站年终总结2500字集锦.docx VIP
- ETP48400-C3B1嵌入式电源系统.pdf
- 2025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清单及对标检查手册.pdf VIP
-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doc VIP
- TB 10751-201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含2024年修改单(3-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