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讯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夜電通四甲 葉君平 自一九五七年蘇聯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後,衛星已迅速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之重要手段。 五十年來,全世界共發射大約4500顆衛星,其中90%以上是美、蘇兩大強權所有,80%衛星被用於軍事用途。 衛星已融入人們生活之中,提供定位、導航、氣象、電信、廣播及多媒體等服務。 軌道現有約700~800枚衛星 衛星約可分成下列幾類: 偵察衛星(Surveillance Satellites) 預警衛星(Early Warning Satellites) 氣象衛星(Weather Satellite) 天文衛星(Astronomical Satellite) 導航衛星(Navigational Satellite) 探測衛星(Remote Sensor Satellite) 殺手衛星(Killer Satellite) 通信衛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利用太空衛星「所裝載之通信酬載–轉頻器(Transponder)」作為無線電收發之中繼轉播站,用以達到各地面站台間的通信目的。 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衛星通信將提供全球、廣域之通連服務 隨時、隨地提供寬頻、廣域、無縫隙之無線通信服務 銥計畫在1987年, Motorola公司提出「銥」計劃之構想,當初規劃需要以77顆低軌道衛星環繞地球來形成無縫隙的通訊網,提供語音、數據、傳真及傳呼等服務。該構想的77顆衛星,宛如銥元素帶有77顆電子,因此便以「銥」(IRIDIUM)為此計劃之名稱。 獨具三度空間無縫隙覆蓋能力 獨特靈活性與普及服務能力 大區域的可機動性或可行動性通連 廣域網狀網路構連能力 廣域Internet交互連接能力 特有的廣域廣播與多點同時通連能力 對國際/區域/本地距離連接的不敏感性 對緊急救災及故障搶救的快速靈活 按軌道高度劃分 低軌道(LEO): 300 to 1,500 km 中軌道(MEO): 8,000 to 12,000 km 同步軌道(GEO): approx. 36,000 km 按軌道形狀劃分 圓形軌道(Circular) 橢圓軌道(Elliptical) 一般使用同步軌道(GEO)通信衛星進行傳輸中繼服務 型態 低軌衛星LEO 中軌衛星 MEO 同步衛星 GEO 高度 300-1500 km 8000-12000 km 36000 km 可用時間 15min 2-4hrs 24hrs 優點 低成本 傳輸延遲低 訊號衰減低 中度成本 傳輸延遲低 地表覆蓋率42.2% 無都卜勒效應 傳送延遲來回時間 15ms 100ms 250ms 缺點 生命週期短 衛星體系複雜 有都卜勒效應 衛星體系複雜 有都卜勒效應 傳輸延遲大 衛星成本較高 軌道為置有限 都卜勒效應是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率並不相同的現象。 全球覆蓋:衛星天線照射地球表面最大面積,約為17.4度。 區域覆蓋:典型的區域覆蓋天線之波束寬度為5度。 點波束覆蓋:天線的波束寬度為2度。 全球覆蓋 區域覆蓋 點波束覆蓋 衛星通信使用微波頻段(300MHz~300GHz),其原因為: 獲得較大頻寬、提供大通信容量。 衛星處於外層空間(即電離層之外),電磁波必須能穿透電離層。 頻段越高、波束越窄、遭受干擾越小。 頻段越高、帶寬越大、傳輸速率越高。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層被太陽射線電離的部分,它是地球磁層的內界。由於它影響到高頻電波的傳播,它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為避免上、下鏈路於傳輸空間相互干擾,需將上、下鏈路之頻帶錯開。 因應衛星酬載重量與壽命限制,上鏈使用較高頻率。 目前衛星通信常用之頻帶 頻帶 下鏈頻率 (GHz) 上鏈頻率 (GHz) 備註 C 4 (3.7-4.2) 6 (5.925-6.425) 地面微波干擾 Ku 11 ( 11.7-12.2) 14 (14.0-14.5) 降雨衰減較大 地面微波干擾 Ka 20 (17.7-21.7) 30 (27.5-30.5) 降雨衰減嚴重 射頻裝備成本高 使用頻寬很大 地面站台 通信衛星 大型地面轉接台 Internet 網路 用戶 衛星追蹤管制站台 地面波束 衛星在外太空除受地球引力外,尚有來自月球及太陽的引力,這些力量往往會使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產生偏離,若偏離超過標準時,衛星會自動啟動噴射系統而回到正確的位置,因此噴射系統的燃料量,為衛星壽命主因。 太陽能板及電池老化為次要因素。 一般衛星壽命 早期:3~5年左右 近期:7~14年左右 未來:15年以上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