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OGO 张释之列传 人物介绍 张释之 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汉文帝元年(前179年),以赀选为骑郎,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于是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景帝立,出任淮南相。张释之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是有重要贡献的。 ●字季,南阳堵阳人。中国西汉法学家。 ●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 ●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于是会手足无措。 ●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 ●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景帝立,出任淮南相。张释之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是有重要贡献的。 第102卷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称许他们的言论是“有味哉有味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是写张释之、冯唐但也一笔关涉两面他们两人所以能显示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从谏如流”的汉文帝。汉景帝时张释之由于景帝衔恨在心“犹尚以前过也”丢了官职只能作个徒有其名的淮南王相。而冯唐也被任命作了楚相甚至最后连这样的职位都保不住。作者昭示他们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文末司马迁引用《尚书》之语称赞张、冯是“不偏不党”“不党不偏”。景帝疏远贤者不正是亦党亦偏的表现吗作者对封建政治的批判之意是极明显的。 张释之职业生涯 骑郎 谒 者 谒者仆射 公车令 廷尉 中郎将 中大夫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zī同“资”,钱财 )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升迁),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消耗)仲之产,不遂(不安)。”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升迁)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就)前言便宜事(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文帝曰:“卑(低)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 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授予官职)释之为谒者仆射。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 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 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 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 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 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 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 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第二小解 释之从行,登虎圈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②,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③,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④。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⑤!”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⑥,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⑦!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⑧,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⑨,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⑩,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⒀。”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字词小结 ①虎圈:上林苑蓄养虎的地方。 ②禽兽簿:记载禽兽情况的册簿。 ③悉:全,周全。 ④观其能:显示他的才能。观:给人看,显示 口对响:随口马上应答,如回声那么快 ⑤无赖:不可依靠。 ⑥曾:乃,却,竟然。 ⑦斅:同“学”。谍谍:说话没完没了,同喋喋 利口捷给:口才好反应快,指能言善辩。 任:信任 吏争一句 ⑧敝:同“弊”,弊病,流弊。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形式。 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