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3-中国力学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003-中国力学学会.doc

在激波管中进行气相爆轰基础实验研究的综述 段吉员,王建,吴国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试验室 四川绵阳 621900 ) 摘要 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利用激波管进行气相爆轰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从宏观和微观气相爆轰宏观主要研究气相爆轰在光滑直管道中或一些非理想条件下的传播规律等微观方面主要运用谱仪技术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相爆轰激励下,含能材料发生快速反应的微观机理等内容。为利用激波管开展气相爆轰基础研究指明了研究途径。 关键词 激波管气相爆轰基础研究传播规律微观机理 引言 气相爆轰是气体爆炸的最高形式,是以超音速传播(相对于波前未反应混合物)的带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在激波管中进行气相爆轰基础实验研究,对于研究气体爆轰波的传播规律、DDT(爆燃成长为爆轰)过程、强爆轰、脉冲爆轰、瓦斯或粉尘爆炸安全性、界面不稳定性、含能材料的微观机理、新型材料的合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 国外研究情况 自1881年发现气相爆轰现象以来,关于爆轰波的各种理论和实验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飞速发展。在气相爆轰实验研究方面,激波管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期许多国际著名实验室研究了氢氧燃烧驱动技术[,结果表明燃烧驱动产生的气流品质低,因而50年代末起,开始发展爆轰驱动技术。 1954年Hertzberg在氢氧燃烧驱动实验中,意外发现入射激波的强度超出了按等容燃烧假定计算的数值,Gerard将这一现象归因于燃烧过程出现了爆轰。1957年Bird对燃烧驱动以及前向和反向爆轰驱动进行了分析。之后,Waldron和Balcarzak开展了前向爆轰驱动实验,证实了Bird的预测。后来,Coates和Gaydon首次进行了双爆轰驱动实验,由于使用的氢气压力不够高而未能成功,但这种双爆轰驱动的思想得到了认可发展应用。 伴随着激波管的出现,光谱分析技术逐步应用到气相爆轰物理实验研究中,特别在含能材料快速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A.D.Gaydon[2]在1941~1979间,在石英激波管中,观测研究了火焰光谱中的OH、CH、C2等自由基的产生和激发模式,分析了燃烧机理。后来利用铜质激波管对高强度的激波进行了光谱实验。Gaydon在利用光谱技术测量激波温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印度高温化学动力学实验室B. Rajakumar等人[3]在高温激波管实验中,采用瞬态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激光纹影法进行了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测量,并建设了两套实验系统,分别用于分析ms和us量级的反应机理实验。 白俄罗斯的O.G.Penyaz’kov等人[4]利用压电传感器和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能精确的判断气体爆轰产物分子的结构尺寸及可能出现的官能团。哥伦比亚大学J. Huang等人[5]利用激波管研究了乙烷和丙烷影响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点火性能的微观机理,测定了点火延迟时间和激波速度,计算了激波温度,并建立了用于计算组分点火延迟时间和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美国的托莱多大学Si-Ok Ryu等人[6]利用吸收光谱技术分析了激波管中H2/O2/Ar混合气体的爆轰驱动;德克萨斯大学秦志伟等人[7]在激波管中,研究了在高压氦气冲击激励下丙烯的点火延迟时间和氧化机理;斯坦福大学高温动力学实验室Steven T Wooldridge等人[8]利用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C2/N2/Ar混合气体高温分解中间产物CN的浓度。Craig T.Bowman和Ronald K.Hanson[9] 分别在压力驱动式和单脉冲爆轰驱动式激波管中,利用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从真空紫外区域到红外区域范围内,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后的各组分浓度及密度,并分析了影响气相爆轰不确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Edwards D H和Thomas G O[10]研究了气体爆轰波在90o弯管道中的传播特性;Strehlow R A和Biller J R[11]进行了气体爆轰横波强度分析;Teodorzyk A[12]等人对爆轰波经过泡沫和金属网壁时发生的衰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爆轰波发生衰减和已衰减的爆轰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的原因。 2.2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技术水平及测试手段相对落后,相关的文献资料也不多。其中,中物院一所胡栋等人运用光谱技术含能材料在气相爆轰激励下快速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建设了两套物质发射光谱测试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确定含能材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即利用测得的冲击波到达样品时间和含能材料分解产物的最早出现时间,以确定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该方法比国外常用的光电二极管方法更接近实际值。 深圳大学的黄中伟等人[]实验观测了气体爆轰波的胞格结构,分析了横波碰撞前后前驱激波的压力变化,提出了在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