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法分析多节段颈椎病4种颈前路修复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
李忠海,林 斌,唐家广,任东风,李 利,吴闻文,侯树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北京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48)
引用本文:李忠海,林斌,唐家广,任东风,李利,吴闻文,侯树勋. 有限元法分析多节段颈椎病4种颈前路修复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4):6612-661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4.011 ORCID: 0000-0003-4735-1193(李忠海)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脊柱单元有限元模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能研究脊柱单元的活动度及脊柱内固定矫形后远期效果等,具有活体实验不具备的优势。模型建立过程中能够获取椎体和软组织的几何形态,对脊柱节段的各个机构赋予相应的生物力学属性,通过与体外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多节段颈椎病:指影像学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节段连续或不连续的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变性、突出、脱出)及其继发性改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内折)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并导致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颈椎病。其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路手术治疗、后路手术治疗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然而哪种治疗方案最好,目前仍然存在较多争议。
摘要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因脊髓多严重受压,故多需手术去除压迫,但是对于选择何种前路修复方法最好,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2-C7节段CT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分别建模,包括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计算C2/3、C6/7椎间盘以及钛板-螺钉界面应力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应力均为C2/3节段大于C6/7节段,而且均是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大;②钛板-螺钉界面应力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最大,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组最小;③结果说明,在修复多节段颈椎病的4种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中,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对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最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率,但该方法存在增加融合器沉降的风险。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混合减压;相邻节段退变;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椎间盘切除术;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5T8110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52144)
Bio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 finite element model study
Li Zhong-hai, Lin Bin, Tang Jia-guang, Ren Dong-feng, Li Li, Wu Wen-wen, Hou Shu-xu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of Orthopedic Implant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for de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in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but the optimum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ve method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biomechan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