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伞如何由御用走向民间.doc
伞如何由御用走向民间
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
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的,称为“华盖”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
这个制度的出现,与一个传说有很大的关系。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条中有这样的说法:“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古今注》里所说的“华盖”,实际上是一种伞状的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苍显灵,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因为这一传说,后来作为天子的封建帝王,出行要乘华盖车,撑华盖,类似的“翠盖”“芝盖”“凤盖”“鹤盖”“罗盖”等,也都是高贵者的专用伞。但到先秦时还未出现“伞”这个字,伞具在当时多称为“盖”。
历代用伞有何特殊规定
历朝历代对用伞都有严格规定,伞的质料、色彩、尺寸等,就像头上戴的乌纱、身上穿的朝服一样,要区分官职大小和身份尊卑。
《周礼?春官》中“巾车”条规定,王及王后的车辇用“羽盖”,即用漂亮的鸟羽装饰的伞,罩在车上。汉代规定二千石以上的“三公九卿”可以用“皂盖”,即用黑伞。
南北朝时,官仪用伞已有规定,帝王、贵族出行用“罗伞”;皇帝所用罗伞,都是黄色的,俗称“黄罗伞”。
在隋代,“紫盖”是皇帝及三司以上官员的专用伞,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用“青盖”;官大的最多可撑8把,级别低的只能撑1把。
宋代天子用伞是红、黄二色,臣僚的伞是青色。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曾禁止民间用布帛伞。据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当时京城汴梁有点身份的人都使用“青凉伞”,难分上下尊卑。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九月,赵恒规定:“惟许亲王用之,余并禁止。”
在明代,知府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青凉伞”。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贫寒,称帝后却极讲等级,曾下旨禁止民间使用上好绢帛做的“罗绢伞”。
“青凉伞”曾是明代官场中人的追求。明《解愠编?讽谏》“青凉伞”条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一则冷笑话:有个叫刘子仪的人,因得不到提拔重用,称病不出。有同僚前来看望他,他自称是“虚热上攻”。一名叫石文定的在座者戏称:“只消一服清凉散即愈矣。”清凉散谐音“青凉伞”,一语双关。
伞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
伞在先秦时期是一种贵重用具,孔子当年就为没伞而尴尬。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将行,雨,无盖。”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学者,连把雨伞也没有,门人建议孔子去向其弟子卜商(子夏)借把伞,但孔子担心弟子不借,就拒绝了,因为子夏太吝啬。
在伞没有普及的年代,古人挡风避雨使用什么物件?更多的是蓑衣、斗笠(斗篷)一类的雨具。
一直到唐宋时,蓑衣和斗笠仍是古人防风避雨的主要用品。唐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就是柳宗元当年被贬到永州后,看到渔民穿蓑戴笠于下雪天在江中钓鱼的情景。
唐宋时期民间用伞逐渐放开,但只能使用纸伞。制作纸伞成为民间一种新兴的手工业,伞的一个别称“高密侯”,就是指因制伞而发家。
据宋陶《清异录》记载,南唐时,有个叫周则的人,以制造雨伞为业。他早年贫贱,后来却大富大贵起来,南唐后主李煜?蛭仕?怎么发达起来的,周则说,当年为了有口饭吃,每天制两把伞来卖。当时正遇连月阴天,伞特别好卖,慢慢地日子就好过了。李煜听罢说:“非我用卿而富贵,乃高密侯提携而起家也。”意思是,原来不是我提拔你才富贵的,是伞让你发家的。
民间制伞所用纸,可不是普通的纸,而是一种“油纸”,就是涂抹上防水油脂的厚纸,“油盖”“油伞”等别称皆因使用油纸而来。
宋代民间制伞水平已很高,到明代更形成一门独特的手艺。明代纸伞多使用“小皮纸”,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纸皮”条曾提到了这种纸:“芙蓉等皮造者,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当时,民间最时尚的纸伞是一种用绿油纸制作的伞,亦称“青凉伞”。
选自《北京晚报》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39496-2020尾矿库安全规程.docx VIP
- 衡水体英文字母字帖.pdf VIP
- 聚酰亚胺 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重大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迎春杯历年试题全集(上).pdf VIP
-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第7章 钢结构加固.ppt VIP
- PW5300_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第8章 建筑结构的改造.ppt VIP
- 重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 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十八:成交量激增与骤降时刻的对称性与“一视同仁”因子构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