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实验.docVIP

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实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实验.doc

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实验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保证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进行检查,以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对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确认。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验证中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比值在0.5~2的范围内;试验组可以检出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检查可采用常规法。   [关键词]养肝解毒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试验的结果易受试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制剂中含有较强的抑菌成分时,只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其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的微生物状况Ⅲ。口服制剂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中药口服制剂尤其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规定微生物限度是中药丸剂的必检项目。   近年来,关于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试验的报道表明,通过方法学验证试验可以消除药物的抑菌作用,使检验结果更具有效性。养肝解毒丸是由山药、龙胆草、败酱草、夏枯草、灵芝、牡丹皮、山茱萸等十二味中药组方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主要功能是滋肾,解毒。现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必须对其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笔者通过对养肝解毒丸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相关控制菌的测定建立了适合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确保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1试验材料   1.1仪器   GNP-9270BS-Ⅲ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SPX-150B-Z型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101A-1型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深圳市亿博兰电子有限公司;MLS-3780型高压蒸汽灭菌器,日本三洋。   1.2试药   养肝解毒丸(泰安市中医医院,批号:151201,151202,151203)。   1.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593);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633);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369);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3279);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601);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591);麦康凯液体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449);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517);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56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104616)。   1.4稀释剂、冲洗剂   氯化钠一蛋白胨缓冲液(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40424)、0.9%无菌氯化钠溶液。   1.5菌种   实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以下菌株均购自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符合药典标准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第4代];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第4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第4代];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第4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 094第4代];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第4代];黑曲霉[CMCC(F)98 003第4代]。   2验证方法与结果   2.1菌液的制备方法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将上述各培养基均置于隔水式恒温培养箱(30~35℃)中培养18~24h。分别取各培养物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毫升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置生化培养箱(20~25℃)培养2~3d,取培养物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毫升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中,置生化培养箱(20~25℃)培养5~7d,使大量的孢子形成。用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