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研究.doc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研究   【摘要】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一种具有浓厚满族风格的传统道具舞蹈,其道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经过了多次的改进,逐渐完善。“二贵摔跤”道具形象的服饰、A,它们的面部形象更是具有民族性突出、面部丑陋、形象夸张、诙谐幽默、个性丰富的特点。“二贵摔跤”道具形象也存在一些问题需不断改进创新。   【关键词】隆化 满族 二贵摔跤 道具 形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概述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河北省隆化县城乡广为流传的一种具有浓厚满族风格的传统道具舞蹈,它的艺术起源大致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这种以道具表演为形式的舞蹈最早出现在河北北部满族聚居区的传统花会中,成为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花会表演行当。其在清末和民国期间达到兴盛状态,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步衰落,1987年,在河北隆化县文化部门的努力下,这种传统道具舞蹈逐步恢复完善起来,并将原来俗称的“二鬼摔跤”改名为“二贵摔跤”,开始在全国进行演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经二十多年的不断的努力提高和完善,“二贵摔跤”已经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著名文化品牌,2008年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其实是一名运动员用双臂和双腿分别扮成两个人互相纠扭在一起做摔跤动作。在表演时,表演者把道具牢牢捆绑在身上,双手双脚着地,双手反穿一双布靴,全身隐藏在道具的裙摆下,只露出四肢,外观上给人以两个小矮人对视摔跤的形象,在锣鼓的伴奏指挥下,身体旋转起伏,手足并用,利用“抡、转、滚、举、扫、磕、绊、支架子、下绊子等”摔跤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两个满族勇士奋力摔跤的形象。在集体表演时,表演者连贯的动作加上道具夸张的面部表情、飞舞的衣裙,使整个场面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其中道具形象逼真诙谐,更让观者忍俊不禁。   “二贵摔跤”的道具形象   道具的基本结构、材料与工艺。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历史悠久,其道具也是经过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改良的,据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第七代传承人王大中老师介绍,早期的道具由于材料工艺的限制比较笨重,大约有30斤左右,表演者背在身上表演起来非常吃力,表演动作也非常简单笨拙。   80年代初期,王大中老师开始着手对道具的结构和材料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道具在以后的表演实践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又经过近四、五轮的总结改进,现代的道具更加优化了:首先用空心坚固的PVC管代替了传统的木质结构,更多地应用了发泡泡沫材料作为填充物,框架底部两侧加装了筒状泡沫来适应表演者背部的轮廓,使道具更服帖更舒适;道具头部采用可装卸结构,依然用泡沫做主体,外面糊上纱布,以防干裂,纱布外刮上腻子,打磨光滑,刷色后绘制五官形象,最后刷上清漆进行牢固保护;用丝质假发代替了毛线制成头发,更加逼真形象。改进后的道具不但更坚固,更细腻逼真,重量也将下降到只有10斤左右。   “二贵摔跤”道具的面部形象特点。首先是民族性突出。“二贵摔跤”所有的道具面部形象都是传统的满族形象,最明显的就是发式和胡须。所有的道具面部形象无一例外都是满族成年男子的剃发垂辫的形象,所有的道具头部前颅部分没有头发,整齐的分界后长发在脑后梳一条发辫,前颅头发的部分用青色颜色覆盖,给人以剃掉头发的头皮的感觉。另外在一些道具面部形象中都绘有浓密的络腮胡子,表现出满族勇士的彪悍和狂野的形象。   第二个特点是形象丑陋。所有的道具形象都被塑造成大鼻子、宽下巴、大耳朵、厚嘴唇,整体比例失调。在民间传统的造型艺术中,画丑脸是比较传统的造型方式,通过丑的形象来增强可观赏性。丑的形象往往在表演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丑来衬美。最早的“二贵摔跤”面部形象绘制得可能比现在还丑,因而被称为“二鬼摔跤”。   第三个特点是形象夸张。在现实的摔跤比赛中,双方队员扭在一起,浑身充满力量,精神高度紧张和专注,因此导致五官扭曲变形。“二贵摔跤”的道具形象把这一特征更加夸张的表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道具面部都是眉毛耸立、眉头紧皱、鼻孔张大、双眼圆睁、黑眼球突出,给人以睚眦欲裂的感觉;有的牙关紧咬,有的龇牙咧嘴,给人感觉摔跤的双方怒目而视,拼尽全力,恨不得咬一口吞掉对方的样子。再加上简单的毛笔勾绘手法,使是这种紧张气氛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四个特点就是诙谐幽默。道具面部形象在夸张的表情中又不缺诙谐幽默的成分,比如有的对峙僵持的双方其中一个横眉立目,咄咄逼人,另一个却表现得相对轻松自然,充满了对对方的戏弄嘲讽与不屑,仿佛在这场较量中不光有力量的碰撞,更有心理战的较量,这种矛盾对比的形象表现使摔跤的氛围更加逼真,幽默诙谐的场面更让观众哑然失笑。   第五个特点是个性丰富。目前“二贵摔跤”已经由过去的注重技术动作的单独表演变成注重整体氛围效果的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