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灿烂,抗战必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花灿烂,抗战必胜.doc

国花灿烂,抗战必胜   展开家藏74年前的一幅抗战必胜图,粲然映目的是疏枝横斜、曳疏、傲霜、朱砂红梅、暗香浮动、清香流溢。这幅抗战必胜图是民国时期“天涯五友”之一的张小?I(楼)先生为我父亲崔宸英作的一幅国画。   张小?I原名张?梗?又名张楠,字小?I(楼),1876年生,江苏江阴人,著名国画家,擅长花鸟梅竹。1900年春,江南名士张小?I与华亭诗家许幻园、宝山文人袁希濂、津门才子李叔同(弘一大师)、江湾儒医蔡小香,五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在上海城南草堂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并拍照留念。他们以文会友,切磋文学,相互吟诗酬唱,在当时的上海文坛传为佳话。同年三月,“天涯五友”在上海联合发起“海上书画公会”,张小?I任会长。   1910年后,张小?I赴日本法科大学留学,毕业回国后,历任南京江南高等学府、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教习。曾在北洋政府国务院任翻译官,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编译员,并被派往朝鲜,任新义州领事,1923年回国。1926年重返上海,任上海铁路税务局局长。   上世纪30年代初,张小?I曾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37年抗战爆发,张小?I对日寇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他拿起画笔画了一只横行霸道的螃蟹,在上面画了一枝朱砂红梅,题写了两句诗:“螃蟹腿短,看你横行到几时?我之行世,唯学红梅高洁。”   晚年的张小?I皈依佛门,自号“尘定居士”。他目睹了战争给国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于是投入了救助难民的慈善事业。1938年6月,为了阻止日军疯狂的进攻,国民党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大堤,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张小?I闻讯后立即赶往郑州,帮助全国赈济委员会长屈六文居士,赈抚黄河难民。   我的父亲崔宸英(1904―1991),字观澜,号青莲、龙渊,又号剑南居士,山西太原人。1929至1931年曾任天津特别市党部干事兼第八区党部常务委员,后在民众运动委员会任职。1932至1934年在太原绥靖公署总参赞办公室任秘书。1935至1937年受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委任,任运城河东解池盐场长、盐运使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父亲携眷从运城渡黄河,过秦岭、越剑门,移居四川成都长发街6号。   入川的第二年,全家居住重庆南岸弹子石鸭儿凼。日军飞机经常轰炸重庆,市民“跑警报”(当时的术语)。1939年,父亲到江北办事,亲眼目睹了“五?三”“五?四”日军猖狂轰炸重庆的惨案。日军飞机顺江投弹,断壁残垣、死尸横卧、血肉横飞。幸亏父亲躲避在山西帮客驻庄处的防空洞,得以平安。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七尺男儿,雪耻报国,父亲把书房“青莲斋”改名为“雪耻斋”。   在川期间,父亲先后在云阳、灌县、阆中、剑阁、绵竹、绵阳等地任财政局局长、县长等职,还担任过四川省禁烟督察处禁烟事务所所长。成都和平解放后,1950至1954年,中共成都市政府任命父亲为“成都中国久长电池工厂”生产经理。   入川后,父亲的社交涉及广泛,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史学家、书画家、名医家等,谈文史、说书画、以论国事。父亲在社交中虚心学习,从中获得许多学问和知识。   父亲早已耳闻张小?I之名,曾阅览过他的著文、书画。张小?I的妻子在日机轰炸重庆中致死后,其女曼筠、婿李公朴担心年过花甲的老人独自在外奔波,从安全方面考虑,将张小?I接到重庆居住。父亲因公事来往重庆,与张小?I结识。张老先生长我父亲28岁,与父亲为忘年之交。张老先生追求革命,学识渊博,投身慈善,热情待人,平易近人。父亲在学生时代耳闻目染列强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信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追求思想进步。交往中,父亲的举止言谈及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认识准确,博得了张老先生的夸奖和赞许。张老先生称赞父亲:“在同龄人中我接触到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两人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父亲从中受益匪浅。   1940年,父亲奉调河南陕县舞阳任财税分局局长。张小?I准备到陕西黄龙山为慈善家朱庆澜(字子桥,人称子桥将军)办理垦务局。朱将军为人爽直,居官清正,两袖清风,是著名的爱国人士,献身于赈济事业,人称“赈济将军”,时任国民政府赈济会常委。1938年黄河决口,灾情惨重,子桥将军亲赴视察,并提议在山西黄龙山设置垦屯区,安置河南灾民。父亲得知此事后,甚感喜悦,与张小?I商定,两人在河南会面,然后同去了黄龙山协助朱将军办理垦务局事务。黄龙山森林覆盖,山幽林静,奇峰异石,风光迷人,空闲之余,父亲与张老先生、朱将军等围坐一起,边品茶边谈国事。正值国难之时,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同仇敌忾,大家共识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败日寇,抗战一定会胜利。他们谈得异常兴奋,精神振作之时,张老先生欣然提笔挥毫,一气呵成,作抗战必胜图一幅,并题“国花灿烂,抗战必胜”赠于父亲。民国时期,梅花被公认为国花,以梅花寒霜傲骨、高雅高洁的形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