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着作权仲介团体条例之检讨建议.doc
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之檢討建議
刊載於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2006年11月22日及23日舉辦之2006年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作為「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10年總檢討」議題之引言文章。(
壹、前言
我國「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以下稱本條例)制定公布於86年11月5日,經過9年的施行,主管機關先後共許可成立了管理8個各種類別的著作權仲介團體,這些團體分別管理音樂著作、錄音著作、視聽著作及語文著作。
著作權仲介團體是否健全運作,是一個社會對於著作權之保護有無落實的重要指標,蓋著作的利用普遍存在,基於授權成本與實際運作之考量,著作財產權人與利用人之間,必需仰賴著作權仲介團體的中介角色,才可能有效率地完成授權。
著作權仲介團體在我國是新發展的機制,本條例在立法之初,大量參考德國與日本立法例,可以說是完全繼受自外國的法律,這9年來的施行,在摸索與嘗試中,也是跌跌撞撞。9年以前的立法,有一些是不瞭解,有一些是基於國內現實環境的考量,與德國或日本的規定,並不盡相同。如今,德國與日本有關著作權仲介團體的法律,已經作了鉅大的調整,本條例曾於89年間研擬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惟並未完成修正程序。由於各方對於這些爭議仍無共識,雖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內部對於本條例的修正方向有所討論,迄今仍未正式提出修正草案。
作者曾參與本條例之立工作,並曾於93年元月至94年12月間,以教育部代表身分,擔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委員,參與該段期間之審議及討論,本文之目的在就本條例的幾個重要爭議規定,對應國際立法例與實務運作,進行分析,期盼提出初淺的建議,以供未來修法之參考。
貳、仲介團體與集體行政管理組織
檢討本條例時,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著作權仲介團體」這個名詞是否妥適?有沒有更適切的稱法?
一般人初見「仲介」一詞,先會想到買賣房子,或是外勞引進,從不會想到是與著作的利用有關。「著作權仲介團體」首見於81年修正公布的著作權法第81條,該條文規定:「著作財產權人為行使權利、收受及分配使用報酬,經著作權專責機關之許可,得組成著作權仲介團體。項團體之許可設立、組織、職權及其監督、輔導,另以法律定之。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 -TION,WIPO)關於著作權仲介團體的特別研究,首見於1989年11月的一項報告中,係以「集體行政組織(Collectiv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稱之,其雖然不反對著作權仲介團體具備中介橋樑的角色,卻是以「集體管理」為著作權仲介團體的主要功能,蓋中介橋樑人人可以為之,但以集體方式進行授權、收費與分配,則不是一般人或組織所可以承擔,必須是特殊的組織以特殊的機制才能勝任,而WIPO對於著作權仲介事務之相關組織部門,主要為「著作權及相關權利與產業關係部」(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and Industry Relations Sector)下所屬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Division)以及「經濟發展部」(Economic Development Sector)其下的四個區域經濟發展事務處- lschaften),是由多數著作人或鄰接權人將其權利以信託方式,交由此一私法上組織之團體(privatrechtlich organisierte Vereinigungen)行使。德國第一部著作權利用團體法,係1933年7月4日的「音樂演出權仲介法」(Gesetz ueber die Vermittlung von Musikauffuehrungsrechten)。在1945年東西德分裂後,西德另於1965年制定「著作權暨鄰接保護權受託管理法」,規範此一組織。日本在1939年制定「著作權仲介業務法(著作権に関する仲介業務に関する法律)」,作為著作權仲介團體之成立依據,但此一法律在2000年11月29日也大幅修正,並易名為「著作權等管理事業法」。
除此之外,對岸的中國大陸於2005年1月14日也首次完成了管理著作權仲介業務的法令,名為「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何以「著作權仲介團體」會逐步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所取代?這應由此類團體的組成、角色與實際功能分析,而不是以社會的期待來命名。如果以社會的期待來命名,期望此一組織能夠以公正的第三者,成為著作權人與利用人的橋樑,扮演中介的角色,以利著作的廣泛利用,以「著作權仲介團體」稱之,並無不妥。不過,若是從該組織的組成、角色與實際功能觀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可能更為貼切。
所謂「仲介」,應該是供給方與需求方以外的第三者,對雙方扮演撮合、協調、建議及諮詢的角色,以達成簽署某些交易契約之目的。以房屋仲介為例,依不動產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不同的拧紧策略的优缺点分析课件.pptx VIP
- 第三单元有趣的纸藤编织(课件)-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pptx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本科).docx VIP
- 在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VIP
- ANSI ESD STM11.12-2021平面材料的体积电阻测量.pdf VIP
- 同济大学顾祥林-混凝土结构课后答案.pdf VIP
-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02.pptx VIP
-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docx VIP
-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01.pptx VIP
- 矿井供电系统与井下供电安全培训课件PPT(共 51张).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