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校正处理
(黄大云)
2008.4
内容
静校正概述
高程静校正
折射静校正
层析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一般流程
数据输入
观测系统加载
坏炮坏道去除
噪声压制
振幅补偿
静校正
反褶积
叠加
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
动校正
偏移
问题: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为什么要做静校正?
静校正概述
1、 为使地下构造形态不受地表起伏的影响;
2、一个探区需使用统一的基准面,以便测线之间接点;
3、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些重要步骤是在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
曲线的前提下进行的(速度分析、动校正等),但反射
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条件是:地表水平、上覆介质速度
为常数。为了后续处理的需要,应把反射时间校正到炮点、
检波点均在一个水平面上一样的情况。
P
V
S
M
R
(双曲线方程)
地表水平、上覆介质速度为常数时,地震波传播路径如下图: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受地形起伏、爆炸井深不一、低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波的反射时距曲线已不是理论上的双曲线分布。如何对记录的反射时间进行校正,使反射时距曲线还原为双曲线,这就是静校正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静校正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野外高程变化引起的时差校正;
2、低、降速带引起的时差校正;
3、以上两种校正留下的残余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剩余时差校正。
目前我们常用的静校正方法
高程静校正
折射静校正
层析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解决地形起伏、爆炸井深不一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可用野外高程校正方法解决。该方法利用野外测量成果和预定的基准面高程及其上覆层速度来计算校正量。
高程静校正
P
V
S1
R1
M
基准面
地面
S
R
炮点校正量
检波点校正量
高程校正示意图
误差来自于把三角形的一个边的长度看作另两边之和,其误差随基准面离地面的距离和炮检距的增加而变大。
这种计算校正量的方法有时误差太大
通常不直接校正到标准基准面而是先校正到浮动基准面,以后再校正到标准基准面。
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浮动基准面?
2、在什么情况下须使用浮动基准面?
3、数据在什么时候校正到固定基准面?
P
V
S1
R1
M
基准面
地面
S
R
炮点校正量
检波点校正量
高程校正示意图
浮动基准面
S2
R2
浮动基准面与地面高差较小,可降低静校正计算误差
问题1:为什么要使用浮动基准面?
浮动基准面在局部范围内可看作是平面,它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倾斜面。如果是水平面,静校正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是倾斜面,则反射波走时图如左图。我们将该图做旋转,使倾斜的浮动基准面变为水平,原本水平的反射界面就变为倾斜。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倾斜基准面的问题变成了倾斜反射面的问题。而倾斜反射面的时差校正将由倾斜反射面的动校正去解决。
如果地下反射界面原本就是倾斜的,旋转后变成什么样呢?
静校正的目不是要将炮点、检波点校正到同一水平面上吗?只校正到浮动基准面,动校正的条件满足吗?
通常用炮点、检波点的平滑面作为浮动基准面,平滑长度一般为排列长度。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只计算炮点、检波点到浮动基准面的校正量,以后再计算浮动基准面到标准基准面的校正量。炮点、检波点实际静校正量等于两部分相加。
当地表起伏太大时须使用浮动基准面!
问题3:数据在什么时候校正到固定基准面?
问题2:在什么情况下须使用浮动基准面?
三种可能的选择: 1、动校前 2、动校后 3、叠加后
1、动校前:与直接使用固定基准面差别不大
2、动校后,即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
浮动基准面是平滑的,在局部范围内可看成直线,这时的静校正相当于倾斜地层的动校正,倾角为浮动基准面倾角和地层倾角的综合。动校后CMP道集内同相轴拉平,此时校正到固定基准面后同相轴会有时差,但因浮动基准面比地表平滑,时差不及直接使用固定基准面那么大,有时或许可用剩余静校正解决。
3、叠加后:理论上叠加成像最好,但这时已没有炮点、检波点的
概念,校正须按CMP点进行。
野外高程校正中的替换速度为常数,当探区内无低降速带变化或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时,使用野外高程校正即可解决静校正问题。但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情况就不那么简单,因为在这些地区,低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通常都存在变化,这时就不能使用高程静校正了。
折射静校正
如果低降速带存在,则它与高速层的分界面是一个很好的反射界面。当入射波以临界角入射到该界面时,将产生折射波。折射波传到地面为检波器所接收,根据折射波的初至时间可估算低降速带的速度和炮点及检波点的延迟时间,这就是折射静校正的基本思路。
θ
A点激发,B点接收的折射波到达时间TAB为:
TA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病原生物学第三次课细菌所致疾病-化脓+呼吸道素材.ppt
- 颈部动脉彩超解答.ppt
- 降低α谱仪半高宽解答.ppt
- 螺纹培训解答.doc
- 降低淬火表面碳势超差的改善解答.ppt
- 病症康复学-第4章痉挛状态的康复素材.ppt
- 螺旋蜗杆式空气压缩机解答.doc
- 降低单相异步电动机电磁噪声及低噪声解答.pptx
- 颈部动脉夹层解答.pptx
- 波的衍射和干涉(含多个演示动画)素材.ppt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