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法、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师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法、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师法.ppt

自殺傾向者的溝通與支持 吳文正 醫師 現任:衛生署八里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 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報告期日:2010.03.27 報告場所: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01室 研討會主題:自殺事件—從醫院到社區 報告大綱 自殺介入基本立場的思維、原則、目標 面談溝通與技巧 支持與回應 面談五到與ART 溝通支持的限制 個案探討 結論與建議 QA 自殺介入基本立場的思維 介入: 個案之決定是非理性、衝動之行為(受精神疾病所影響) 其決定是可以改變 防治者採取君父立場 尊重家屬之關懷 限制個案之自由 可能加重個案之痛苦 不介入: 個案之決定是理性、真實之行為 其決定是無法改變 防治者尊重個人之自主權及自由 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可能錯失改變之機會 醫事人員對自殺議題的基本態度 醫事人員若對自殺行為有負面態度時,會使自殺傾向者情況更惡化(Maltsberger JT Buie DH, 1974) 對自殺的態度: 包括:錯誤?有時許可?不是倫理或道德議題?對某情形的正向反應?內含正向價值? 自殺的階段與介入時機 介入的基本原則 以病人(patient)為中心 →以個案(client)為中心 →以人(person)為中心 視病猶親 →視人猶親 醫學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介入的目標 保護病人人身安全(safety) 建立與病人間持續的治療聯盟(therapeutic alliance)關係 始終讓病人保有希望(hope) 高自殺危險案件的特徵與處理 特徵: Risk uncertainty 處理: Ongoing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HOPE The best cognitive predictor of suicidal ideation 醫方在溝通與支持前的澄清 對象是誰? 病人、家屬… 目標是什麼? 診斷、治療… 如何做? 心理治療、其他… 為何做? 有自殺意念、企圖… 面談溝通的overview 方向: 橫斷面:面談當下(here and now) 縱斷面:面談之前與之後 內涵: 面談內容(content) 面談過程(process) 組成: 醫病關係 溝通技巧(結構式、半結構式、非結構式) 常用的溝通技巧介紹(3-1) 建立醫病關係 同理心empathy(不等於同情心sympathy) 信任(trust) 個人自尊(self-esteem) 自我控制感(self-control) 常用的溝通技巧介紹(3-2) 語言溝通技巧 支持 同理 再保證 澄清 解釋 面質 總結 常用的溝通技巧介紹(3-3) 非語言溝通技巧 肢體語言 態度 穿著 姿態 眼神 語氣 支持的種類 情緒支持(emotional support) 自尊支持(esteem support) 資訊支持(information aid) 具體支持(tangible aid) 面談回應的種類 探索式(probing) 澄清、問題評估 瞭解式(understanding) 同理 再保證式(reassuring) 消去疑慮 評價式(judgmental) 破壞關係 敵意式(hostile) 過當的情緒反應(「反轉移」心理機轉?) 面談五到 眼到 非語言溝通 耳到 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 口到 同理心 手到 做紀錄(避免事後增補或評論他人資料) 心到 視人猶親 面談ART ART 評估(Assessment) 主題排序(Ranking) 話題轉折(Transition) 面談歷程: 起(寒暄) 承(定義問題) 轉(探索) 合(結束) 溝通與支持的限制 知情同意:以病人同意為原則,取得病人同意 醫病關係 危害自己或他人人身安全 保密(通知、報告) 強制檢查 強制治療 強制住院 7案例的個案探討 基本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 場所:醫院、社區 身分:病人、家屬、實習生、鄰近居民 危險因子:一時情緒失控(婚姻不幸福)、身體疾病(肝癌、糖尿病)或精神疾病(憂鬱症、重鬱症、精神分裂病、酒癮?) 保護因子:? 自殺方式;上吊、跳橋/樓、水果刀刺、服藥 守門員:家人(小孩)、醫事人員、保全人員、同學、清潔服務人員、便利商店人員 結論與建議 尊重病人自主、尊嚴、隱私,以連續性、整體性原則,做好: 一級預防:生命教育、篩檢高危險之個人及家庭 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諮商、輔導、、轉介(診)、就醫(強制鑑定、強制住院)(緊急醫療) 三級預防:精神復健、(強制)社區治療、個案管理 QA 謝謝聆聽 珍重再見 主要參考資料 李明濱(2002),實用精神醫學,第2版,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Simon, RI. Hales.RE., (2006) Textbook of Suici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