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教学.doc
第十章 單元教學
名詞解釋
「單元」可指整個課程的一個部分,也可指跨中文科目的整合結果,甚至是一所學校的課程編排(高慕蓮、郭懿芬、李子健、許守仁,1999)。
單元教學中的「單元」強調課程的組織,「教學設計」重視配合單元設計的課程安排(李子建,2001)。
狹義:根據特定元素把兩篇或以上的課文組成一個單位(單元)進行教學,通常是以一或二篇帶動至多篇。
廣義:探討與此相關的課程理論、教材及教法。
二、 單元教學的特點
教學目的:
着眼于一組文章而不是一篇文章,變一册教材幾十個教學目的要求為幾個教學目的要求。
優點: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
教材及教學設計:
把若干篇課文視為一個整體,按照年級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盤考慮教和學、講和練、讀和寫等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認知學習:
優點:使學生學到較為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單元教學從事物的聯系中認知事物,或通過事物的若干個側面來認識事物的整體,或從對比的辨析中認識事物的特徵。
優點:克服教學中片面性和繁瑣性,較能體驗教學規律和認識規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單元教學的形式
教讀(自讀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單一式:教師教讀一篇,帶動學生自讀一篇。根據文章的深淺、長短,學生知識能力的多少、高低,又可派生出教一帶二,教二帶一,教二帶二,教二帶三,教三帶二等多種一教一帶的單一式。一般適合用于共性特別明顯的教學單元,是單元教學中最基本的形式。
綜合式:這是從單一式中演變出來的另一種形式。其特點是將兩種或以上的「單一式」加以綜合。如果一組文章有兩個明顯的共性,又考慮到教學循環性原則。
每組文章的教學均按「單一式」進行,而後加以歸結。其模式可視為:
教讀課 ----自讀課
教讀課 ----自讀課
成功的教讀必須符合兩點要求:
傳授帶有規律的知識。幾篇文體相同的課文,儘管內容不同,寫法各異,但它們之間內必有共同特點。找到了這個共同特點,就是發現了這一類事物的規律性。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能讓學生通過熟讀課文,反覆思考,真正理解、掌握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學生就能自學另一篇課文。
重視教給自學方法,致力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讀課不是全由教師講知識規律,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在教讀的過程中:
首先要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引導學生按要求在課堂上自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自行查閱工具書。
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和發現規律,必要時加以點撥,講解,務使全班學生開動腦筋,從已知中找出通向未知的道路。
學生自學完畢,還要組織課堂討論,最後還可提示另一些材料讓學生學習。
有些單元的課文,內容較深,結構複雜,教師在教讀一篇後,學生仍然難以形成自學能力。這樣的單元,可以用教讀兩篇帶動一篇的方法。尤其是在開始試驗,或新學習一種文體時,適合用這種二帶一的形式。
四、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是將教材、活動等劃分為完整單元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在於改變偏重零碎知識和記憶文字符號的教學,強調學生手腦並用獲得完整的知識和經驗。
最早提倡單元教學法的是美國教育家莫里遜(Morrison, 1871-1945)。1931年,他在芝加哥大學附屬中學教學實踐上寫成《中學教學實踐》,提出莫里遜單元教學法。它是通過單元教學方式,使學生以數日或一周的時間學習一項教材或解決一個問題,以促成其人格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責任,一是選定和組織單元,一是指導學生學習。
莫里遜認為,要學習獲得結果必須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達到掌握程度。他提出一項掌握公式,即教學前的預測驗──教學──再測驗教學結果──達到完全掌握。按此公式,教學過程可分為五個步驟:
探索。教學的第一步是進行一次預測驗以考查學生的舊有經驗,作為選擇新教材的編制學習單元的依據。如果學生已掌握某些知識,就不再編進教學單元。如果學生尚缺乏某些經驗或基礎知識,教師就要用直觀教學或講解說明,給學生以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同時,教師要用發問、討論、測驗、談話等方式,引起學生學習本單元教材的興趣。
提示。教師用講解或示範等方法,使學生學習本單元的綱要。要實施中採用「作業指定單」,其中包括學習目的、中心問題、參考資料、學習方法等項。提示的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學習單元的大概內容,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己努力學習。經過提示之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舉行一次「提示測驗」。根據測驗結果,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可以自己學習;第二組還要教師略加幫助;第三組須由老師重新提示。
自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包括閱讀、搜集資料,做成讀書筆記等。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自學可繼續數日或數個星期。
系統化。學生把自學獲得的知識組織成一個系統,而且要列出剛要,或是根據搜集所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