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全幅镜时代(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返全幅镜时代(下).doc

重返全幅鏡時代(下) ? 作者:楊仁渤 ? 關鍵字: APS-C 全幅鏡 變焦鏡 廣角 FF 喜歡這篇文章嗎? 全幅標準變焦鏡 VS APS-C標準變焦鏡 找回標準變焦鏡應有的質感 文/攝影:楊仁渤 如果以客觀的角度來看不同片幅的數位單眼,筆者並不認為全片幅的機子就一定優於APS-C,兩方各有存在的價值與特色,本文主要是讓大家了解全幅機上適用的全幅標準變焦鏡的優勢為何,並以APS-C片幅的標準變焦鏡為對照組。 本次評測當中使用的器材部份,機身為SONYα900,使用的鏡頭為 ZA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SSM(以下簡稱24-70)以及DT 16-105mm F3.5-5.6(以下簡稱16-105)。 在此分別介紹一下這兩顆鏡頭,首先上場的是24-70。 ZA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SSM 此鏡為專門為全片幅系統之相機開發,鏡片組為13組17片鏡片,內有兩片非球面鏡片,兩片ED低色散鏡片,在APS-C的等效焦距為36-105mm。此鏡使用T*鍍膜,在全開光圈之下即可得到相當銳利的影像,發色柔和,層次細節保留度相當之高。內建 Focus hold button 及自動離合機構(Auto Clutch)(AF時對焦環不會轉動),操作性與穩定性俱佳。 此鏡的變形控制絕佳,即使在最為寬廣的24端,其筒狀變形也是極小的。特別是在室內的拍攝時,不用擔心廣角端過度的變形讓影像不自然,反而可以利用這輕微的變形營造趣味性的效果。這樣的效果常見於人像攝影時,將被攝者拍的更加高挑修長。 24-70是針對全片幅DSLR而設計,所有的性能都是根據全片幅的數位相機所作的最佳優化,比起舊的全片幅系統鏡頭更能夠使同一台像機拍出最佳畫質。而且全片幅鏡頭鏡片大,要做好的技術門檻較低些,以前用於底片機的鏡頭都是全片幅的,引用原再設計改良的技術傳承,有較多研究基礎,不必重新來過。 DT 16-105mm F3.5-5.6 鏡片組成採用非球面鏡片與ED(Extra 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鏡片,幫助修正廣角拍攝常見的各種像差。此外,此鏡的最短對焦距離為40cm,無論是一般的生活拍攝到中望遠端的特寫均能應付自如。 此鏡的16mm端變形稍微明顯,若用來拍攝正規人像攝影時需要多多注意以免被攝者身體部位被拍的過度放大縮小(即小心別把人拍胖了)。但是如果利用這樣的變形來拍攝風景時,就可以輕易的帶出波瀾壯闊的天空雲彩。 當16-105裝在α900機身上面時,α900會自動感應並且切換成APS-C格式以應對鏡頭。 重點揭密!標準變焦鏡頭的實寫PK戰 拍攝說明 測試時,二鏡均採用α900機身,分別裝上24-70及16-105,雖然α900是所謂的「全幅機」,但裝上APS-C鏡頭時會自動切換成裁切模式,所以拍出來的構圖和裝置在APS-C相機上是一樣的,只是畫素較低。 拍攝時盡量做到構圖及曝光條件一致。拍攝地點在中壢台茂,拍攝時間為上午九點,是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使用DT 16-105mm F3.5-5.6,16mm端拍攝 使用ZA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SSM,24mm端拍攝 SONY α900,M模式 F13 1/250秒,分別使用DT 16-105mm F3.5-5.6及ZA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SSM,感光度 ISO200,矩陣測光,JPEG-FINE,自動白平衡 成果分析 根據這兩張照片,分別為大家說明二支鏡頭在畫面範圍、畫質以及色彩表現的差異。 畫面範圍: 小片幅專用鏡的16-105的16mm端換算成全幅的相對視角之後,等同於全幅24mm在全幅視角,所以兩張照片的畫面幾乎是一樣的。16mm端的鏡頭變形並沒有像網路傳言,由於APS-C的片幅小,因而在變形控制的表現較差。變形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仍屬水準之上的可接受範圍。而24-70則一如預期,寬廣卻不會過度變形失真。 畫質: 沒話說這是一分錢一分貨。24-70的細節保留度確實不是蓋的,比起16-105確實有大幅超前的架勢。我們可以比較局部裁切的部分。我們可看到16-105所拍攝的畫面,即使縮光圈拍攝,「TAIMALL」字樣已經開始有糊掉的趨勢,而24-70依然保持銳利紮實。 色彩表現: 16-105所拍攝的藍天在暗部仍然具有部份灰階,而「TAIMALL」字樣的紅色部份也出現「暗沉」的感覺,不若24-70無論是藍天還是「TAIMALL」字樣的紅色,始終維持清亮通透。 α900 + 16-105 α900 + 24-70 ? 結語 如果希望更輕易的拍出透視感以及臨場感,筆者認為全片幅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相較APS-C更容易貼近肉眼所見的視角。 較全幅鏡及A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