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都城比较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代都城比较研究.doc

周代都城比较研究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702 【原刊页号】19-28 【分 类 号】K21 【分 类 名】先秦、秦汉史 【复印期号】199704 【 作 者】曲英杰 ????周代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外,受封的诸侯国亦各自建有都城。因历时久远,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城已沦落为墟,其相沿至今者也都面目全非,而在今存典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又较少,人们已无法窥知其初始风貌。自本世纪30年代发掘燕下都城址以来,对这一时期古城址的考古工作进展迅速,成果颇丰,为世所瞩目;但在研究上则大多限于各城址的认定复原以及考古学的类型比较等方面,致使有许多问题仍不能明了。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就其都城规模、基本形制和南北之异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以求在总体认识上有所深入。 ????    一、都城规模 ????周代都城大部分始建于周初。周人原建都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周武王克商后,以今河南洛阳之地居“天下之中”,遂择定于洛水之北、涧水与chán@①水之间营筑周东都成周即洛邑。有周公、召公等参与主持其事,《尚书·召诰》及《洛诰》详记其经过。另有《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①]其“大邑成周”,孔晃注:“王城也。”又,《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孙诒让云:“谓营王都也。”[②]古时以六尺为一步,三百步即一百八十丈为一里。如此则二者所记相合,当同指洛邑;后周平王东迁,以此为都,又称王城。依周尺一尺合今约19.7厘米推计[③],其方九里即一千六百二十丈合今约3191.4米。今在洛阳市区发现有王城城址。其北垣墙基大体保存完整,全长2890米;西垣残存有北段墙基,北端与北垣西端相接,西临涧水,中间一段为汉河南县城西垣所沿;东垣自北垣东端向南,残存约1000米。其均起筑于生土之上,有的地段压有晚殷灰坑。另在南部临近洛水处发现一段南北走向的城墙残基,长约30米,下压有殷代灰坑,其西连接有东西走向的城墙,后又北折而另成一个范围[④]。由此可判知其当为原城西南角之所在,与西垣北段、中段(为汉河南县城西垣所沿者)连为一线,长约3200米,当即为此城南北之度,正略合于“方九里”。可知此城在周初兴筑时已达如此规模(依今所测知的北垣之长推计,东西长度略小于此数;或其所记是偏指较长的南北长度),其西南城角以西另成一范围者,时代较晚,当为后期所补筑。而诸侯国所筑都城则规模不等。如齐国“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⑤],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淄水,称临淄。今所见临淄城址由大、小二城组成,小城在大城西南隅,总周长约21433米。经解剖大城西垣与小城北垣衔接处发现,大城西垣原夹在小城北垣中,表明小城的修筑年代晚于大城。在东古城村东200米处发掘清理一段大城北垣基址,发现有西周时期夯土层[⑥]。由此可判知在西周时期当唯有大城。其北垣长3316米,东垣长约5209米(多有折曲,依直线计约长4200米),周长当约15000米。鲁国“周公卜居曲阜”[⑦],地在今山东曲阜市区,所建鲁城之东垣长2531米,南垣长3250米,西垣长2430米,北垣长3560米,周长11771米,在南垣中段、北垣东段及西北城角等处发现有西周时期夯土层[⑧]。燕国“召公建@②”[⑨],地在今北京西南琉璃河镇北董家林村,已发现其北垣墙基,全长约829米;东垣、西垣残存有北段墙基,各长约300米[⑩]。很可能仅为宫城之所在。蔡都蔡城在今河南上蔡县,其北垣长约2113米,西垣长约3187米,南垣长约2700米,东垣长约2490米,周长约10490米[①①]。宋都宋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周长约10000米[①②]。魏都魏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其北垣长约1080米,东垣长1268米,南垣长1150米,西垣长约1000米,周长约4500米[①③]。此外,还有一些古城址,因不能明确判定属周初或西周时期所筑,不再罗列。上述诸城,除齐都临淄外,均小于周东都洛邑。而周都镐京,“基构沦chǐ@③,今无可究”[①④]。其营筑于武王克商以前,规模当不会超过洛邑。 ????随着诸侯封邦建国,周初出现了一批规模空前的大城。这当与周王的倡导有关。《逸周书·大聚》载:“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呜呼!殷政@④@④,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周公曰:‘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孔晁注:在,察也)之,宾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重,皆有数,此谓行风。乃令县鄙商旅曰: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五德既明,民乃知常。’武王再拜。”所谓“大聚”,当即是以国都为中心营建大城,使远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