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传记阅读 学案.docVIP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传记阅读 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传记阅读            逐点突破——掌握传记的八个常考点[学生用书P] 一、分析传主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周为筠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乐清古村。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还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静的读书生活。十七岁南怀瑾到浙江国术馆习武。1937年他以1947年底南怀瑾回到阔别九年多的故乡并隐居在西子湖畔。年伴随解放军一路南下归隐山林的南怀瑾本已闲散入定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但是南怀瑾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尽管不满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却不会跳出这1949年2月28日南怀瑾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只身买好去台湾的船票。船到台湾基隆回想出逃的狼狈经历他感慨万千吟出:“三百年来养士潮为何文武尽皆逃。”其实在1947年他曾回过老家同家人商量全家一起走。但南怀瑾最终没有说动父亲。他只好辞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妻儿离开家乡。他本打算自己先去台湾安顿好再把全家老小接过去。谁知道这一去之后亲人分离生死两茫茫直到双亲辞世他也没能见上一面。“父母在不远游。”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一直未能尽孝而一直耿耿于怀。在台湾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整个社会1966年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在蒋介石父子的邀请下到高雄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听后感慨万千即命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请南怀瑾主持工作但南怀瑾却婉言谢绝了。年南怀瑾不忍中1985年7月4日南怀瑾离开台湾乘机抵达美国。1986年南怀瑾在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古稀之年的南怀瑾常因思乡夜不能寐于是独自起身西望故园。泪眼婆娑地吟咏道: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烟。最是梦回思往事老来多半忆童年。在美国稍安定南怀瑾便与大陆家乡的朋友们联系上了。1990年2月25日尹衍梁代表南怀南怀瑾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我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传主形象的分析。可以结合南怀瑾先生的言行按照传记记叙的顺序分条概述。答案:①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学的研究;②富有救国之志毅然投身救国之事;③慈悲仗义(豪爽待人)如接济落魄流亡者;④超然物外(安贫乐道)如在环境更为恶劣之地也能充耳不闻专心研究学问;⑤为他人着想如怕引起其他老师的不愉快停上《易经》  如何分析传主的形象?提示:①从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分析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要抓住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二、概括传主品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加尔各答的天使年9月10日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逝者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高高地抬起来所有在场的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当逝者的遗体抬过大街时两边大楼上的人全部下楼来没有人觉得有资格比她站得更高。这是印度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吊唁者为被称为“加尔各答的天使”的特蕾莎修女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年特蕾莎修女出生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12岁时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15岁时与姐姐一起来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18岁时她来到了被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从1929年到1946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一所女子学校任教事业虽然神圣但学校里的女孩几乎都是出生于印度的上层社会。这个优越的环境与更加广大、更加真实的印度无关。1948年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儿童。1950年她创办了印度爱德修女会并为它制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定下“贫1952年她在加尔各答的一座寺庙旁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让那些垂死的贫民在弥留之际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扬言要杀死这些垂死者。特蕾莎修女用身体挡住大门大声地说:“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人平静而尊严地去死吧。”说着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她无所畏惧的气概震慑了闹事者和尚们没趣地走了。到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而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日子。当有人问“挽救这些患有不治7 00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115个国家管理着543个收容站、孤儿院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换洗……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在颁奖仪式上的即兴讲话中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我只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在颁奖仪式上特蕾莎修女还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对主持者发出了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