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课件苏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 一 专题《3咬文嚼字》(共34张)课件.pptVIP

最新精品课件苏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 一 专题《3咬文嚼字》(共34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朱光潜 咬文嚼字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走进文本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 咬文嚼字 第一部分(1一5) 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 韩昌黎改诗(字眼不同)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字义联想 误用字义联想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主 题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东坡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合作探究 分析第一部分 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 2、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第一部分: 1.第一层(1-2):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第二层(3-4): 字数增减意味不同 3.第三层(5): 字眼不同不同意境 分析第一层: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1)“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2)六个“你这……” (3)“你是个好小子” (4)“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思想感情不同。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要破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仔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和治学精神。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使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写作方式:对比 作用: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所举例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启示:各代名家都非常注重语言文字 的锤炼,我们更应该“咬文嚼字”。 分析第二层: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1)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2)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总之,一字增减,就会引起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启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的表情达意。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分析第三层: 1.世人与朱光潜就“推敲”的看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声音。 B.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