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全国检察系统第一张“全家福”.docVIP

追寻全国检察系统第一张“全家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全国检察系统第一张“全家福”.doc

追寻全国检察系统第一张“全家福”   我的父亲杨效椿曾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生前被誉为“模范共产党员”,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省部级领导干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全国极为罕见。   2011年7月8日是父亲百年诞辰纪念,2010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召开纪念杨效椿百年诞辰座谈会。筹备工作在省委办公厅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下紧张有序地展开。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再版《模范共产党员杨效椿》一书,在搜集充实资料的过程中,我想起了父亲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张合影,因故不慎遗失,我下决心要追寻到这张照片并收入书中。   一   1955年4月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任命父亲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刚刚颁布不久,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除经法院决定逮捕的以外,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一律需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凡是提起公诉的案件,检察机关均应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这对刚刚创建不久、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较为缺乏的检察机关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父亲首先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他到任后的第二个月就提出了《关于一九五五年组织建设的意见》,报经省委同意后批转全省贯彻执行。到1956年,全省新增了多个专门检察院,县级检察院从1954年的36个增至68个,检察人员从399人增至1457人。父亲还注重加强检察机关的业务建设,不仅批捕和公诉业务逐步深入,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所劳改监督等工作也都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3年后,安徽省的检察工作第一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1956年3月19日至4月1日,第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父亲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与会议代表合影。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与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代表合影,所以这张照片又被称为全国检察系统第一张“全家福”。   父亲非常喜欢这张“全家福”,这是当时挂在我们家中的唯一一张照片,这张“全家福”伴随着我们兄弟姐妹成长。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我们家经过上百次查后抄,这张“全家福”也不知去向。   2011年初,我抱着一线希望与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铁流联系,接着又与省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盛大友联系,盛主任安排档案科认真查找后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的照片本来就很少,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烂公检法”,省检察院撤销后档案全部移交给省公安厅。1979年1月,省检察院重新组建后,在省公安厅归还的档案中,“文化大革命”前的照片一张都没有。   省检察院档案科的这条线索断了。那么最高人民检察院档案处有没有?我请盛主任帮助联系,因为已经临近春节,最高检档案处答复节后再查。   二   与此同时,通过网上查寻,我了解到江西省井冈山市有一个人民检察博物馆,馆内收藏8000余幅珍贵照片,便立即设法与该馆馆长刘志成通上电话,得知该馆不仅有当年的原照,而且曾把原照送到北京新华社制成电子照片,并花了一万多元进行修版。在我出具了介绍信并经江西省检察院的领导批准后,博物馆才同意给我提供电子照片。   1月下旬,我收到了刘馆长提供的电子照片,结果发现这是一张翻拍的电子照片,只有100Dpi(像素),照片放大后不清晰。而电子照片导入书中对像素要求很高,只有达到300Dpi(像素)以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图片印刷效果。   为了进一步搞清情况,我于2月1日到南昌市与刘馆长见了面。他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带来了一本最高检与人民检察博物馆编印的《人民检察史》,该书首页收入了这张“全家福”,图像十分清晰。这张清晰的“全家福”应该是扫描原照后制成的电子照片,参加《人民检察史》编辑工作的沈久献老师手上还有一张印刷版电子照片。   遗憾的是,由沈久献提供的印刷版的电子照片,并非《人民检察史》所采用的那张,放大后图像出现“马赛克”,仍然无法使用。交谈中,刘馆长又提供了一条线索:2007年他们编辑《人民检察史》时,书中全部照片均由最高检资深编辑张永恩提供。而待我通过朋友与人在北京现已80多岁高龄的张永恩联系上之后,所能找到的电子照片仍因像素太低无法采用。   这条线索中断后,4月7日,省检察院派樊静专程去北京最高检档案处查寻。履行相关手续后,樊静终于看到了这张“全家福”的原照。时隔55年之后,全国检察系统仅保存了一张“全家福”,真是弥足珍贵。原想借出扫描后制成电子照片,但因该照片属于珍贵文物,不能外借。后经档案处处长于千批准,同意在档案处内翻拍。樊静用携带的相机照了若干张,并在第一时间传给我。遗憾的是因不是专业摄影师,使用的也不是专业相机,所以拍的照片仍不清晰,无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