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准备金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协调性研究
凌玲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保险公司需要向监管部门定期提交的报告包括偿付能力报告、准备金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财务报告等等,实践却表明,这些报告在报告目的及其报告内容上却往往不明确、存在交叉、重复或不一致等问题,这可能给公司经营增加管理成本,影响监管效率。本文针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四项监管报告,梳理各项报告的目的与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不同报告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监管报告 财务报告 协调性
一、前言
保险公司对外披露的报告主要有两类。其一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包括上市保险公司向证券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的年报、半年报等公开信息,相当于国外所说的通用财务报告。其二是根据保险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要求而编制的监管报告,专门向保险监管机构呈报。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而言,监管报告主要包括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偿付能力报告》、2005年开始实施的《准备金评估报告》以及从2007年开始要求的年度《风险评估报告》等。
基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视角,按时完成这些报告的编制工作,是公司最为重要的内部管理内容,并需要为此投入高昂的管理成本。但在保险公司的实践中,这些名目不同的报告,在报告目的及其报告内容上却往往存在不明确、交叉重复或不一致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些专门报告的使用目的、编制原则和内容架构进行梳理,厘清不同报告内容所涉及到的不同法规责任和专门职业责任,以有效配置管理资源,节约管理成本。
基于保险监管者的视角,中国保监会内部也存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的问题,以上述四份报告为例,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和财务报告直接向中国保监会的财务会计部呈报,《准备金评估报告》向财产保险监管部呈报,而《风险评估报告》则向保监会发改部呈报,而且,这些报告是由这些部门分别在不同时期牵头制定和发布的。因此,从提高监管效率的目的出发,同样有必要研究这些报告之间的协调性问题。
本文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准备金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以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协调性,包括每项报告的目的与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不同报告内容之间的交叉和重复问题。
二、偿付能力报告
2.1 报告目的
中国保监会在2008年7月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8]第1号,以下简称“08第1号”),替代了2003年3月发布并实施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3]1号文,以下简称“03第1号”)。“08第1号”在总则第五条中指出:中国保监会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和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监督检查,并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又在第二十二条中指出,要求对保险公司实施综合风险管理,将“影响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都应当纳入公司的内部偿付能力管理体系”,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资本管理。
由此看到,“08第1号”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核心监管指标的目的和范畴。从内部管理视角看,保险公司面临的任何风险都会对偿付能力有影响,将所有这些影响都纳入保险公司的内部偿付能力管理体系,相当于实施综合风险管理。从外部监管视角看,保险监管就是风险监管,即审慎监管。而传统意义上的“偿付能力监管”虽然可以被看作是保险监管的“核心”,但至少不是保险监管的全部,不是风险监管的全部。
因此,现行“08第1号”这项规定本身的目的是不够明确的。
2.2 报告的内容
“08第1号文”第十四条明确要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主要包括八个部分:(一)董事会和管理层声明;(二)外部机构独立意见;(三)基本信息;(四)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五)内部风险管理说明;(六)最低资本;(七)实际资本;(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与该“03第1号文”相比较,相同的内容包括属于基本信息要求的第(一)、(二)、(三)项,以及最具本质性的第(六)和第(七)部分。而差异最大的内容是第(五)项和第(八)项。
第(一)、(二)、(三)部分都属于例行要求和基本信息,不必赘述。
第(六)、(七)项是传统偿付能力监管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原来的“03第1号文”中分别被称为“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和“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现行规定中则改称为最低资本和实际资本。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这里,“认可”的含义是指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评估方法是基于谨慎监管目的、按照保监会规定的一系列编报规则来进行评估,相当于美国的监管会计准则(SAP)下的计量方法。由于价值评估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又加之资产和负债自身的不确定特征,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的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强迫障碍的相关护理.docx VIP
-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中测绘的重难点及应对策略.pdf VIP
- 经典规范的股权代持协议.docx VIP
- 铜转炉渣湿法回钴.doc VIP
- 2025年教师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教学.pptx VIP
- ASHRAE-TC9.9-2016数据中心功率设备热管理手册及实践Data Center Power Equipment Thermal 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pdf
- 手术室护理查房.ppt VIP
- (统编2026新教材)三年级道法上册第4课《科技力量大》课件.pptx
- 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