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 谈谈对依法执教的认识 第一章 法律与教育 第一节 依法治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 随着教育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进入法律调节领域也就成了必然。 受教育者法律意识提高——程序合法——实体合法 要求: 管理者依法治校 教育者依法育人 下列这则案例能够说明受教育者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2004年9月12日,中国出现了第一例针对教科书内容的宪法诉讼。福建的律师丘建东先生向成都武侯区法院提起诉讼,认为他在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习期间,该院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78页关于“宗教在本质上是麻醉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的陈述,对他的宗教信仰自由构成了伤害。他认为四川大学这一选编教材的论断,违反了宪法第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他要求四川大学赔偿精神损失费1.00元,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书面更正。 9月28日,法院裁定此诉求不在民事诉讼受理范围内,因此不予受理。丘建东不服提出上诉,由曾经代理“乙肝歧视案”、 “身高歧视案”等多起宪法案例的宪法学教授周伟先生担任代理人。2004年底,二审维持原裁定。丘建东转而寻求向教育部提出行政复议,也未获受理。中国的教科书诉讼第一案由此以失败告终。 二、教育法制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教育的社会管理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功能和活动,是由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组织和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国都普遍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 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控制手段。 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教育立法概况 现代教育制度开始于民国时期 建国后开始有了全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法 建国初期 、60年代初期两个高潮 76年之后: 恢复期:76-82年(宪法) 发展期:82-95年(教育法) 高涨期:95-06(义务教育法修订) 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期:06-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二、高等教育立法的发展 1998.8高等教育法 8章69条 解决很多问题问题 如教师法律地位、任用等 第三节国外教育立法概况 早期:义务教育法 二次大战后2个高潮: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 特点: 保证决策过程有序化 保持集中与分权的合理张力 保证教学机构自治 保持对教育管理的程序性控制 对课程的适度控制 对教师职业进行规范 对教育财政进行控制 第二章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法概述 一、法的概述 (一)法的概念、特征 概念: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 (1)广义—所有法律(人大、国务院、地方立法)又称法。 (2)狭义—专指立法机关立法(人大、人大常委会) 我国广义——法 狭义——法律 约定俗成 统称法律 特征: 一、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 规范性 2 调整行为 二、国家意志性 ----制定 认可. 三、规定权利义务. 四、国家强制性. (二)法的价值目标 秩序、公平、效率 (三)法的部门与教育法的归属 法的部门: 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刑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二、教育法的涵义与特点:三、教育法的价值: 1、社会价值 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秩序价值:教育活动、教育关系 2、个体价值 正义、平等、自由 四、课堂教学中教育法价值的冲突及其解决 课堂教学中教育法的价值具体为课堂自由、课堂正义、课堂秩序 位阶价值原则 个案平衡原则 比例原则 第二节教育法体系 一、涵义 二、纵向结构 1、宪法中的相关条款 中国从解放以来一共制订了四部宪法,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每一部宪法都对当时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受教育权和宪法司法化——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一、案情 1999年1月29日,原告齐玉苓以侵犯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在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法院对陈晓琪、陈晓琪之父陈克政以及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滕州市教育委员会提起诉讼。起诉理由如下:1990年原告齐玉苓参加中考,被济宁市商业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班的委培生,但是原告就读的滕州市第八中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直接将它送给了和原告同级的陈晓琪。陈晓琪遂冒用原告姓名在该校财会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