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的多角度旅游开发以黄鹤楼为例.pdf
文化遗产的多角度旅游开发——以黄鹤楼为例
文化遗产的多角度旅游开发
——以黄鹤楼为例
张军 蒋昕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武汉430205)
【摘要】我国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除了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以
外,还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他们普遍面临着困境。
黄鹤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武汉市旅游景点中认知度最高的一个,在武汉城市旅游发展
中举足轻重。通过对黄鹤楼旅游发展瓶颈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梳理整合,本文从5个角度
来寻求黄鹤楼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并通过对黄鹤楼的分析,提出了同类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开发的5种模式,即无形有形化;真实性的再生;遗产人文化与科学化的结合;审美环境的再
造;历史感的重现。
【关键词】文化遗产;多角度;开发
1 问题的提出 2黄鹤楼旅游发展的历史数据分析
文化遗产泛指整个社会的文化继承物,可以分为世 黄鹤楼最早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建于江
界级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遗产、省级文化遗产、市级文 边的黄鹄矶上①,当初乃是一座军事嘹单楼,后来逐渐演
McKencher,
化遗产,甚至包括个人文化遗产(Rob 变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屡经毁建(冯天瑜,
2006)。我国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文化1999)。现今的黄鹤楼于1981年开始重建,1985年落成
遗产旅游也是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吴 开放,以主楼为中心形成了黄鹤楼公园,成为中外游客
必虎,2002)。除了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以来汉旅游的必到之处,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中国旅游
外,还有很多文化遗产也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 胜地四十佳”之一和国家4A级景区景点,在武汉市各个
类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鲜明,尽管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如 旅游景点中认知度最高。
世界级文化遗产理想,但具有旅游开发自主空问相对较 黄鹤楼公园落成开放当年就创下了半年接待游客
大等优势;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一砦不同于世界级文化 249万人次的最高纪录。随后历年的旅游接待量逐渐下
遗产旅游地的问题,如原有文化内涵萎缩,已开发的旅 滑,并在2000年后逐步稳定在100万人次/年左右。其
游产品趋于陈旧等。 中2003年,由于SARS影响,旅游接待量跌至最低点,为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世 69.35万人次(图l②)。而黄鹤楼历年的经营收入呈现
界级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杨丽霞,2003)。因
增长趋势,并且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以后,经营收入
遗产保护级别和旅游产品的等级不同,相关的研究成果 增长趋势趋于缓和(图2)。对比图l、图2,可以看到黄
对本文提及的这类文化遗产并不适用。而在这个范围 鹤楼的旅游接待蕈与经营收入两条曲线的走势几乎是
之外的众多文化遗产开发的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对 相反的。考察黄鹤楼经营收入的构成,我们发现在其总
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入和对无形文化遗产的关注为我们 体经营收入中占最大比例的是门票收入,并且所占比例
研究这类课题提供了新的资源整理线索和解决问题的 不断升高,2004年带到最高,为94.1%(图3)。而门票
理论依据。在这类文化遗产中,黄鹤楼在经营和发展的 价格的增长(从1985年1元/人涨至2003年50元/人,
过程出现的现象和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具有普遍性和代 并沿用至今)弥补了旅游接待量的落差,保障了经营收
表性。本文以黄鹤楼为例,分析了黄鹤楼旅游发展的现 入的总体增长。
象,从多个角度提出突破困境的思路,力求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