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篇-万丹国小.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肆、動植物篇 本篇主要是介紹萬丹國小校園中的動植物,僅根據筆者所觀察到的種類做介紹,有遺漏的地方敬請原諒。 動物 鳥類: 白頭翁: 白頭翁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鳥類。因為頭頂有一片白色的毛,讓人聯想到白髮老翁,所以叫做「白頭翁」。雖然有著滿頭白髮,但是活動起來卻是一付年輕健壯的模樣,當牠在樹枝間跳躍的時候,就像個到處兜售巧克力的年輕小伙子,因為牠的叫聲,有時候聽起來像「巧克力!巧克力!」。當牠們平常群聚跳躍、棲息的時候,叫聲是相當嘈雜的,可是如果興致一來引吭高歌,那歌聲可以說是婉囀悅耳,保證讓你刮目相看! 順便一提的是:有一種和白頭翁非常相近的鳥,叫做「烏頭翁」。牠和白頭翁在外表、叫聲和生活習性上都非常近似,只差烏頭翁頭頂上的毛是黑色的,而不是白色的。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這兩種鳥類在台灣島上各自劃分地盤,有白頭翁的地方,大致就看不到烏頭翁,所以萬丹地區只能見到白頭翁,而在墾丁、恆春一帶正好相反,那裡只能見到烏頭翁。聽說在兩者生活地盤交接的楓港一帶,可以同時看到這兩種鳥,而且據說有雜交的現象。 麻雀: 麻雀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鳥,而且比白頭翁還要普遍,牠是台灣數量最多的鳥類。我們常常會把鳥叫聲寫成「吱吱喳喳」,主要就是指麻雀。牠常在清早的時候把人們從睡夢中吵醒,麻雀閩南話叫做「厝鳥仔」,因為牠總喜歡在人家的屋頂和屋簷間跳躍、棲息甚至築巢。有時候,牠還會到有沙子的地方去洗澡,據說是要驅除身上的小蟲子。幾乎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會有麻雀的蹤影,牠跟人們可說是關係密切。在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裡,大概都會有麻雀的影像存在。 在一般農人的心目中,麻雀是個害鳥,因為牠會啄食稻穀;但是在平常的日子裡,麻雀也會啄食害蟲,所以牠也算是益鳥。但是,不管是害鳥也好、益鳥也好,我們應該教導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完全以人類的觀點來看待天地萬物,應當學著去欣賞去關照周遭的生命。而像麻雀,牠在我們生活周遭中,就是一個很好的欣賞和觀察的對象,藉由對周遭生命的欣賞和觀察,可以培養我們對土地和環境的關懷,這也是鄉土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 綠繡眼: 綠繡眼雖然也是一種很普遍的鳥,但是牠那嬌小玲瓏的身軀、清脆甜美的叫聲,都會讓人們對牠印象深刻。牠的身體大致呈黃綠色,而眼睛的周圍有一圈白色像是用線繡上去的圈圈,所以我們把牠叫做「綠繡眼」。 筆者曾經見過在黃椰子開花結果的時候,綠繡眼成群結隊地出來覓食,那種此起彼落的叫聲和隨處跳躍的身影,彷彿是一場熱鬧的盛會。還曾經見過綠繡眼在珊瑚刺桐吸食花蜜時,牠的身體竟然是倒吊著的,真是美妙的鏡頭!只可惜身邊沒有相機!沒有留下這精彩的畫面。 紅鳩: 紅鳩在鳥類分類上,和鴿子是同一科,所以牠的外型和鴿子類似。牠因為雄鳥的身體是紅褐色,所以叫「紅鳩」,但是雌鳥的體色不同,大致上是褐色的。紅鳩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在頸部後方有黑色的環,圍繞半個頸部。 牠平常喜歡棲息在電線上,有時候牠也會到地面來覓食,牠的叫聲是一長串連續的。由於紅鳩的數量很多,所以很容易可以見到牠。 珠頸斑鳩: 住在鄉下的人,大多有過這種經驗:清晨醒來,就聽到珠頸斑鳩的叫聲。牠的叫聲是「咕咕咕─咕」或是「喔喔─喔」,聽起來似乎中氣十足的樣子。 珠頸斑鳩的外形類似紅鳩,不過體型較大、尾巴較長。牠的頸部有一點一點的白色斑點,好像鑲了一顆顆的白色珍珠,所以叫做「珠頸斑鳩」。牠除了會棲息在樹上、電線上之外,還會來到地面上,一邊散步一邊覓食,看起來一付悠閒自在的樣子。但是牠生性機警,只要一見到人影,就立刻展翅飛起,而且拍翅的聲音很大,好幾次筆者行經田野時,都被牠拍翅的聲音嚇到,其實反過來說,我也驚嚇了牠。牠飛行的時候,大致上是呈直線飛行。 紅尾伯勞: 曾經有一陣子,新聞經常在報導恆春半島的伯勞鳥遭到人們大量獵殺,使得台灣在國際上蒙羞。因為這些報導使伯勞鳥聲名大噪,有些人以為伯勞只有在恆春一帶才看得到,其實伯勞是一種很普遍的鳥,全台灣各地都可以見到牠。 伯勞號稱是「帶著黑眼罩的江洋大盜」,因為牠的頭上有一條又黑又粗的斑紋橫過眼睛,看起來好像戴著黑眼罩一般。牠的叫聲是一連串很粗的聲音。在台灣,最常見的伯勞是身上褐色、尾巴接近紅色,叫做「紅尾伯勞」,一般我們所見到的,就是這一種。 筆者時常見到伯勞出現在學校的欖仁樹上,其實牠更喜歡站在木樁上面,因為具有這種的習性,恆春一帶的居民就製作了「鳥仔踏」來捕捉牠們,使牠們面臨悲慘的命運。平時當牠停在枝頭或停在高起的突出物上的時候,常會將牠的尾巴抖動或者做畫圓的動作,實在是很有趣!伯勞是一種候鳥,牠和一般的候鳥比起來,伯勞比牠們早南下也比牠們晚回去,所以一年當中,伯勞待在台灣的時間是相當長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見到牠。 白鶺鴒: 鶺鴒科鳥類的共同特徵是有一條細長的尾巴,而且喜歡去抖動尾巴。在台灣,常見的鶺鴒科鳥類有「灰鶺鴒」、「黃鶺鴒」、「白鶺鴒」,其中以白鶺鴒最為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