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衡哲开二十世纪初现代白话文风气之先?
赵贤德
(江苏理工学院中文系;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陈衡哲是江苏常州人,是民国第一批庚款留美女生,是中国第一个女教授。
陈衡哲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任鸿隽、胡适等,开始响应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
陈衡哲率先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开白话文风气之先;陈衡哲的白话文充满自由
豪迈之情,鼓舞人心,具有思想启蒙作用;陈衡哲“五四”时期发表诗歌、散文、小
说和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开山鼻祖的意义。陈衡哲是白话文运动主要干将之一,
是《新青年》的主要投稿人之一,对推动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中国语文政策起
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陈衡哲;白话文;先锋;语文政策
陈衡哲,1890年出生在江苏省常州武进一个世代读 的家庭。在近现代中外
杰出女子中,陈衡哲的一生也算是传奇的一生。她小小年纪坚决拒绝裹脚,年龄
稍长宁可独身也不接受家庭安排的婚姻,勇于进入新式学堂求学,敢于参加全国
性选拔的留学考试。她是民国时期第一批官派女留学生,是北京大学第一个女教
授,是中国第一个大学女教授,是中国第一位连续四次出现国际太平洋学术会议
的中国女学者。陈衡哲生活的年代,是古老中国被迫向现代中国急剧转变的时代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陈衡哲见证了颤巍巍老态龙钟中国的沧桑巨变。陈衡哲经
历了清政府的垮台,北洋政府的倒台,国民政府初期的繁荣,艰苦卓绝的抗日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民国时期江南语言学家对中国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影响” (编号15BYY049);国
家语委2014年科研项目“民国时期苏南语言学家对国家语文政策影响的研究” (编号YB125-94)
争,经历了江山易色,经历了连连不断的政治运动。1976年1月去世,遗憾地没有
看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在我们研究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语文现代化转型过程时,固然不能忘却陈独
秀、胡适、蔡元培和鲁迅等人的领军作用,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在此之前那些参
与思想上酝酿,实践中演练的一些白话文爱好者响应者。如,1916年陈衡哲在《留
美学生季报》上发表具有白话文雏形的作品《一日》比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早一年
。但是由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影响太大,其光环遮住了陈衡哲《一日》。今天我们
在重新审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转型过程,就不能忘却或者忽视陈衡哲的影响。
、、陈衡哲和胡适留学期间用白话诗打趣斗智,酝酿白话诗文的发端
1914年6月,陈衡哲参加留美入学考试,录取了10名中国女生,其中有9名来
自教会学校,只有陈衡哲不懂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陈衡哲成绩排名第
二。同年8月,启程赴美。1915年,陈衡哲在美国普特南女子学校经过一年英语学
习之后,接受了友人丁美英的请求,翻译一篇英文传记。传记内容是描写美国孟
河女子大学创办人来因女士的。而恰好陈衡哲对这种开风气之先的又能有杰出
成就的女子佩服不已。所以,文章经过陈衡哲的翻译、加工、润色之后,以“莎菲”
的笔名投给当时留学生自办的《留美学生季报》。该报主编任鸿隽读到该文之后,
对其推崇备至,对其文笔欣赏不已,说是“文辞斐然,在国内已不数觏,求之国外
女同学中尤为难得。”很快,这篇被认为很有小说天才的作品被刊登在《留美学生
季报》上。这篇小说也因此成为陈衡哲与任鸿隽交往的开始,也成了和胡适交往
的开始。任鸿隽后来成为了陈衡哲不朽的先生,胡适也成了陈衡哲永远的好朋友
,彼此成为“我们三个好朋友”。
1916年,胡适担任《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经过任鸿隽的大力举荐,胡适开
始向陈衡哲约稿。因为胡适和陈衡哲分别在美国的两所大学留学,所以只能采取
通信的方式约稿。而在此之前,胡适曾对任鸿隽说过“我诗君文两无敌”,胡适的
意思是,我胡适的诗,你任鸿隽的文,足可冠于诸生之林。而任鸿隽曾将此话转
告给陈衡哲。而现在胡适向陈衡哲约稿,陈衡哲自然心有不服,醋意浓浓。于是,
陈衡哲这样回复:
“我诗君文两无敌”,其可舍无敌而他求乎?
陈衡哲的意思是,你和任鸿隽的诗文都是已经是最好的了,何必还找我约稿
呢?
胡适收到陈衡哲的信后,是这样回复的:
“细读来书,颇有酸味!”
陈衡哲收到来信后,回复道:
“请先生此后勿再 ‘细读来书’,否则 ‘发明品’将日新月盛也。”
胡适看到陈衡哲的来信后,深感陈衡哲笔锋锐利,才气过人。于是胡适又作
打油诗致意:
不 “细读来书”,怕失书中味。
若 “细读来书”,怕故入人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