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工单元操作2》教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最新《化工单元操作2》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单元操作》学习领域教案 课题 学习情境五、吸收操作 概述 专业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班 级 2011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3、4班 人数 76 授课日期 周次 教学及参考资料 1. 朱淑艳.化工单元操作. ,2011 陆美娟张浩勤化工原理化工出版社2006 教学仪器 设备 背投、课件 教学地点 逸夫教学楼108教室 课时 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气体吸收的概念 2. 了解吸收在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3. 掌握吸收剂的选用原则和方法1. 能够对吸收过程有较深的理解; 2. 会根据化工工艺生产需要,选用吸收剂。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选用一种吸收剂 时间分配及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点名、查看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复习提问 1. 试举例说明上学期学过哪些单元操作,各起什么作用。 2. 非均相物系怎样分离,有哪些单元操作设备?课导入由上面第2问的提问,明确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主要有沉降法、过滤分离、离心分离等,但是对于均相物系(乙醇与水的混合液、原油、混合油田气)的分离,可不可以采用上面的机械操作方法。 回答是不满足,那就需要掌握一种专门分离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本节课 [板书] 一、气体吸收过程 [讲述] 为了分离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通常将混合气体与某种液体相接触,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从而实现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目的。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剂,以S表示; 吸收质或溶质,以A表示; 惰性组分或载体,以B表示; 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富液),以A+S表示; 被吸收后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 吸收过程就是吸收质由气相转入液相的过程。 [提问、集体讨论] 被吸收后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还有没有其他组分? [板书] 二、 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 [讲述] (一)吸收在工业中的主要应用 1.制备液体产品 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用水吸收甲醛蒸汽制福尔马林溶液,用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等。提问? 2.净化气体或精制气体 如用水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用丙酮脱除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炔等,其目的是除去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便于工艺气体在下一工序中顺利进行。集体讨论 3.回收有用物质 工艺尾气中含有一些有价值的物质,通过吸收可以为这些物质找到新的用途,做到物尽其用。比如用洗油脱除焦炉气中苯、甲苯等芳烃的操作。在提倡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今天,通过吸收操作回收物质是非常重要的。4.保护环境 在排放到大气的工艺尾气中,可能含有对人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比如硫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如果不除,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通过吸收,可以在排放前除去这些有害物,做到达标排放。如用碱液吸收工业废气中SO2、H2S、NO2、HF等。集体讨论 (二)吸收在工业中的举例 流程简述:合成氨原料气(含CO230%左右)从底部进入吸收塔,塔顶喷入乙醇胺溶液。气、液逆流接触传质,乙醇胺吸收了CO2后从塔底排出,从塔顶排出的气体中CO2含量可降至0.5%以下。将吸收塔底排出的含CO2的乙醇胺溶液用泵送至加热器,加热到130℃左右后从解吸塔顶喷淋下来,与塔底送入的水蒸汽逆流接触,CO2在高温、低压下自溶液中解吸出来。从解吸塔顶排出的气体经冷却、冷凝后得到可用的CO2。解吸塔底排出的含少量CO2的乙醇胺溶液经冷却降温至50℃左右,经加压仍可作为吸收剂送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板书] 三、吸收的分类 [讲述] (1)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2)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3)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 (4)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5)常压吸收与加压吸收 集体讨论 [板书] 四、吸收剂的选择 [讲述] 1.溶解度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要大,即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溶质的平衡分压要低,这样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耗用量,气体中溶质的极限残余浓度亦可降低。当吸收剂与溶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溶解度可大大提高。但要使吸收剂循环使用,则化学反应必须是可逆的。 2.选择性 吸收剂对混合气体中的溶质组分要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对其它组分则应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直接实现有效的分离。 3.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敏感性 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要敏感,即随着操作条件的变化,溶解度要显著的变化,这样被吸收的气体组分容易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