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五娘形象塑造看越剧《琵琶记》对南戏《琵琶记》的改编.docVIP

从赵五娘形象塑造看越剧《琵琶记》对南戏《琵琶记》的改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赵五娘形象塑造看越剧《琵琶记》对南戏《琵琶记》的改编.doc

从赵五娘形象塑造看越剧《琵琶记》对南戏《琵琶记》的改编   摘要:赵五娘是南戏《琵琶记》中主要的女性形象。越剧《琵琶记》与南戏《琵琶记》在这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存在较大差别。越剧《琵琶记》将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孝妇”和“怨妇”共时共存的形象分时期表现。从女性形象塑造来看,越剧《琵琶记》对南戏《琵琶记》的改编有得有失。   关键词:赵五娘;形象;改编   一、引言   越剧《琵琶记》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于1999年演出的一出戏,由郭汉成与谭志湘合作改编自南戏《琵琶记》而来。高明所作的《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   赵五娘是剧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对比越剧《琵琶记》与南戏《琵琶记》,笔者认为在这位女性的形象塑造上,越剧《琵琶记》与南戏《琵琶记》存在较大差别。在赵五娘的形象塑造上,南戏《琵琶记》将“孝妇”和“怨妇”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越剧《琵琶记》则将“孝妇”和“怨妇”分时期表现出来。   二、赵五娘的形象改编   赵五娘是我国古代戏曲中塑造的孝妇贤妻的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南戏《琵琶记》的顺序是五娘劝解公婆争吵;蔡婆埋冤五娘;五娘吃糠,采用双线结构,与以蔡伯喈在京为线索的故事穿插表现。越剧《琵琶记》在场景的顺序上对南戏《琵琶记》做了调整,将五娘吃糠;蔡婆冤枉五娘;劝解公婆争吵这几个场景按顺序集中起来重点表现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形象,而后对取孝帕和五娘伯喈相会这两个场景做了浓墨重彩的表现,主要表现赵五娘“怨妇”的形象。   在越剧《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有明确的时期变化。在进京寻夫之前,赵五娘是一个“孝妇”的形象。陈留饥荒,赵五娘为了让公婆多吃几餐薄粥,自己用糠充饥。蔡婆误以为五娘独自在吃米,冤枉了五娘,误会化解之后,五娘非但没有觉得冤屈反而还劝解公婆争吵。而当婆婆被糠给噎死表明糠难以下咽,为五娘吃糠这个举动表现出来的孝心更添重色。当公婆相继去世后,五娘也只是呼喊着“伯喈,你回来,你回来呀。”至此,赵五娘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位孝顺、贤德的妇女形象。进京之后,赵五娘“怨妇”的形象逐渐表现出来在“取孝帕”场景中,五娘道:“取孝帕,取孝帕,千悲万恨心痛煞。这孝帕是公公至死不闭的一双眼,这孝帕是婆婆声声唤儿早归家。这孝帕浸透蔡门血和泪,这孝帕沾着陈留风和沙。这孝帕如何取得下?”照镜子准备取下孝帕时,五娘不忍看自己的容颜,“镜中的人儿叫人怕,犹如枯枝萎地花。饥荒岁月催人老,苦难无情刻面颊。如今是红颜丧尽人憔悴,怎及她金屋供养富贵花”,她怨牛小姐“既嫁蔡郎为蔡妇,缘何不认他爹娘;既嫁蔡郎为蔡妇,缘何不允他回家;既嫁蔡郎为蔡妇,却缘何害蔡郎。生不养,死不葬,麻布披,孝不戴,天伦有亏,情理有差,手捧孝帕要问问她”,这是五娘有对自己容颜变化的幽怨,也有对公婆没有儿子尽孝送终的幽怨,她怨恨牛小姐,她认为是牛小姐耽误了蔡伯喈回家。在书馆里,五娘与蔡伯喈相见,心中的幽怨又起:“说什么满面羞愧对贤妻,分明是荣华富贵难舍弃。琵琶已是无情物,落得个千里寻夫奉还你。物是人非徒悔恨,倒不如等你盼你满头白发老死在故里”,继而怒摔琵琶,这时五娘心中的怨恨达到极致。   南戏《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几乎是“孝妇”和“怨妇”形象相伴而行的。在蔡伯喈赴试之前,赵五娘就有幽怨之情。在第五出“伯喈夫妻分别”中赵五娘多次向蔡伯喈表达自己心中的“怨”:“你爹行见得你好偏,只一子不留在身畔。我和你去说咱。休休,他只道我不贤,要将你迷恋。苦!这其间怎不悲怨?”[1]“妾的衷肠事,万万千,说来又怕添萦绊。六十日夫妻恩情断,八十岁父母如何展?教我如何不怨?”[2]在蔡伯喈走后,在赵五娘在家侍奉公婆这条线中更是每一出戏里都有五娘的“怨”:在第十出“五娘劝解公婆争吵”中,开头赵五娘就道:“长吁气,自怜薄命相遭际。相遭际,晚年舅姑,薄情夫婿”[3],但纵使自己心中有千般怨恨,见公婆争吵,五娘还是要去劝慰。在第十六出“五娘请粮被抢”中,五娘被人骗萌生“我终久是个死,这里有口井,不如投入井中死”[4]的想法,想要投井自尽但又想到二老会因此招致速死,遂强忍住内心的苦。在第十九出“蔡婆埋冤五娘”,第二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买发”中,五娘同样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幽怨:“高堂父母老难保,上国儿郎去不还。力尽计穷泪亦竭,淹淹气尽知何日?空原黄土谩成堆,谁把一?g掩奴骨?”[5]“纵然不死也难捱,教人只恨蔡伯喈??????我千辛万苦有甚情怀?可不道我脸儿黄瘦古如柴。”[6]“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饥为怨鬼。公婆年纪老,靠着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谩把糠米来相比,这糠尚兀自有人吃,奴家骨头,知他埋在何处?”[7]在五娘的哀怨里,我们看到是走过一个苦难之后是另一个苦难,在她的哀叹里看不到希望,表现出五娘在外部生存环境和内部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