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就是单位形象.doc
他就是单位形象
月色悄悄流进窗子,晕染在卧室的地面上。
张彩玲已经进入梦乡,可是,她的丈夫还没有回来。
墙上挂钟的指针指向晚上10点。
钥匙声,开锁声,关门声,脚步声……她的丈夫――黔江区社保局干部邹训海回来了。
几乎是从邹训海上班报到的第一天开始,“早出晚归”就成了他给家人最大的印象。
他轻轻地收拾洗漱,端了一盆洗脚水。
脱下左脚袜子,踩了进去。
慢慢脱下右脚袜子,血迹已经干了,只是黏在了上面。
拿下右脚硬硬的假肢筒,大腿的皮肉已被磨得有些模糊。
这些日子,这位右腿被截肢的基层社保干部总是这样,忍着伤痛奔波在基层。
“老黄牛”
2009年,重庆市出台超龄人员养老保险政策。
黔江区一部分企业破产时间早,单位没有给职工缴养老保险,这部分企业的老职工便没有养老金。
社保局将这部分对象统计出来,邹训海和同事挨个儿打电话,联系不到的就上门通知――全区30多个乡镇街道的每一家对象企业,他们基本上全跑了一圈。
“在单位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了一直没有养老金,现在七老八十了还要拿钱来交?啥子道理!”群众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也是保障自己的利益啊!”邹训海和同事们一家家反复算细账、做工作、讲政策。
这天,和邹训海一起下乡的张容突然发现邹训海走路有些蹒跚。
“训海,休息一下嘛。”
但邹训海并没有停下脚步:“不用休息,不能耽搁进度。”
到了目的地,邹训海坐下来挽起裤腿。
眼前的一幕让张容鼻子一酸。
邹训海的大腿和假肢接触的地方已经破皮流血了。
“不关事,有时假肢筒里都能倒出汗水来。”邹训海幽默地对张容说。
长期在大街小巷里奔波,假肢总是把腿磨破,邹训海的右腿经常会隐隐作痛。
但是他从来都没和同事们说起,只是晚上回家简单敷点药,第二天又按时出发。
终于,在2009年6月的一天,单位同事找到社保局的党组书记许建波。
“许书记,给邹训海放几天假嘛!”
“给他假做啥子呀?”许书记一头雾水。
“邹训海的那个假肢早都过期了,该换了,现在腿都被磨出血了。”
许建波心里一惊,马上找到邹训海。
“你为啥不跟我说?”
“这段时间忙,换假肢要个把星期,我怕时间耽搁不起。”
邹训海就这样忍着疼痛和同事们跑遍了当地所有的企业单位,宣传、核查、落实养老保险工作,从无怨言。
“这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必须要尽责,不能影响离退休人员和参保职工的利益。”
通过邹训海和同事的动员,最终有300多名退休职工参了保,享受了国家政策。
“有的参保职工也就靠着这千把块钱过生活呢,只要能把政策完完全全落实到服务对象身上,就很有成就了。”
不忘初心,邹训海想起刚来社保局工作的那段时光。
“百事通”
1989年4月9日,邹训海在部队当兵。
一次执行任务时,他负了伤,右小腿截肢后装上了假肢。
1992年6月,邹训海入了党。
同年12月,邹训海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黔江县(今黔江区)社保局。
从此,邹训海开始负责养老保险和大病救助的统筹工作。
当时全国的养老保险工作才刚刚起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业务不熟”这四个字横亘在面前,邹训海心里打鼓。
“军人,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邹训海认为没有办不成的事。
从进入社保局的第一天起,他就向同事虚心求教,不时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
刚来的那段时间,邹训海一空下来就学习文件、钻研政策。
“社保工作政策性强,每一年更新下来,就像打补丁,而且涉及面广,个人情况又千奇百怪。”邹训海说,“政策、文件死记硬背不得行,自己必须理解、吃透,才能顺畅地用来解决别人的问题。”
善于学习、乐于学习,邹训海很快就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并渐渐喜欢上这个工作。
每天一大早,打开办事大厅卷帘门的保准是邹训海。
社保局8点上班,邹训海往往7点就到。“能多办一个是一个,让别人在那里排队等着,还不如早点办理完,人家高高兴兴地回去。”
到2016年,从统筹科到单位产保科,邹训海岗位调动了四次,工作任务也一次比一次繁重。
每一次调动,在邹训海看来都是丰富知识的好机会。
“政策、文件、参保单位……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就连现在,我们都是有问题就直接问他,他肯定都知道。”
“他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按年份排下来,只要有问题,他都能把相关文件找到并给你解答。”
“他脑子里简直就是装了一部黔江区社保工作的百科全书。”
…………
同事们这样评价。
凭借丰富的业务知识储备,邹训海不仅常常帮到同事,也为无数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海儿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