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榨油工艺与木质榨油机的古朴实用之美.docVIP

传统榨油工艺与木质榨油机的古朴实用之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榨油工艺与木质榨油机的古朴实用之美.doc

传统榨油工艺与木质榨油机的古朴实用之美   摘要:传统榨油工艺是我国民间生产技术的一种,天然健康的实用之美,亦有天人合一的古朴之风。本文考察了贵州高增地区的木质榨油机,认为我国应该保护和传承这项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   关键词:榨油机;古老技艺;保护;传承   检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44-03   榨油工艺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虽然木质榨油工艺早已被专业化现代生产方式所取代,但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乡镇却一直以这项传统手工艺作为副业。为深入了解木制榨油工艺的现状,笔者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多个县乡进行详细的调查纪录,整理了其工艺的流程,并结合当地地方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榨油业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具有“人机和谐”的美,但是在其传承、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上不容乐观。   传统的压榨法是一种历史悠久且一直沿用的制油方法,由人力拽放,使榨杆大力撞击,榨出油料中的油水。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在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都有榨油机和榨油方法的记载。不依赖任何现代机械设备,榨出的油质纯、色亮、口感好,不含任何人工调味及防腐剂,营养丰富,被称为“活化石”,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所强调的传承性和手工性,说明了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我们应保护和升级运用这些先人留下的物质遗产,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将之与现代的技术操作相结合,使古老工艺的使用方式更加偏向人性化。   一、地理特点与榨油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榨油业的发展与其所在地区原材料的生产水平息息相关。榨油机所必须的原料主要是菜籽油和茶油。贵州省内榨油原材料作物的生产量与生产面积名列全国前茅,这为贵州的古法榨油业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油菜喜温暖,良好的生长需要年平均气温16~18度,充足的阳光照射,水分灌溉,年降水量在1000mm之上,海拔500m以上。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分布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油菜作物的种植上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多个县乡均充分满足油菜良好生长的条件。其中,高增县年平均气温18.4℃,年降雨量1190mm,无霜期326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增县等贵州部分县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现代机械的运用不广泛,生产中仍较多借助传统工具,还保持着原始的手工艺文明,这也是传统榨油业在贵州地区范围内并未因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所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二、榨油工具   元代王祯所著的《东鲁王氏农书》第一次记录了榨油器具。该书《油榨》一章详细记录了油榨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取油具也。用坚大四木,各围可五尺,长可丈余,叠作卧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椠,??上圆凿小沟,下通槽口,以备注油于器。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聍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裎相椤,复竖插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擗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旁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这些古代的珍贵文献资料,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榨油机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步骤之间的联系,也是笔者进一步研究榨油机很重要的背景资料。   笔者研究的具体对象是在贵州高增县张先生家见到的一个长200cm,直径61cm的木质榨油机,此台榨油机体量相对较小,大的长度可达500cm。传统榨油的工具很值得考究,主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盛放油饼的卧式大木头,用原木加工而成的,且需要用“特种”大树。所谓“特种”,就是一定要长得高大而直,树龄要有百年以上,这样木质才够坚硬,合适加工成榨油机,最合适的树种为铁油树和相思树。物色好原材料后,需在树中心凿出一个长1米、宽0.2米的“油槽”,该油槽用于填装油饼。第二部分是“木进”,是很多根直插入榨油机的楔子的总称,呈梯形形状,设计上独具匠心,插入榨油机的一头较为纤细,露在外面与撞楔接触的一头较粗呈成等腰梯形状,用榨杆使劲撞击粗的一头,将整根进桩向里面打入,迫使粗的一头一点点深入榨油机内,起到充分挤压油饼的效果,他的外型和结构可以帮助其更加稳妥的固定在榨油机上。最后一部分是用来撞击木进的由上面吊下来的长木柱,名叫撞杆,其本身质量很大,人们根据惯性撞击和冲力来撞击木进,从而挤压油饼出油水。(图1、图2)   三、榨油的流程分析   炒干、碾粉、蒸粉、包饼、入榨、出榨和入缸以上七步构成完整的传统榨油工艺,具体而言。第一步,先将收来生湿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锅之中炒干,控制好灶台火候的大小,不能炒焦。第二步,将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通过水车的动力来带动碾盘,利用带动起来的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