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守护一片净土家园.docVIP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守护一片净土家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守护一片净土家园.doc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守护一片净土家园   2015年9月24日,农业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共有23个闪耀着传统农业生态智慧光芒的农业系统入选。它们原汁原味地传承了祖先朴素的农业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较高的美学价值,让人叹为观止。   有着“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浙江云和梯田,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农人祖先们巧妙利用地形,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依山势而筑,顺其自然,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流水不腐。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这种独特的灌溉系统,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使当地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除了云和梯田农业系统之外,还有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等传统农业生态模式也被列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都遵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等朴素的农耕思想,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祖先们尊重生物多样性,并赋予了这些农耕系统以深刻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了“蚂蚁抬土”“愚公移山”一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当下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各种传统农业系统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保持中国文化魅力的关键、创新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资源。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农业文化遗产则是世代传承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技术与知识体系,是传统农业系统中的精华。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以自然状态自生自灭者居多,若不重视保护难免濒危。”   在上世纪60年代,海南羊山地区原有野生荔枝母本群6万亩之多,形成了世界罕见的野生荔枝母本群,有130多品种,其中58个品种为优良品种,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荔枝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而自1990年至今,农民被利益驱使而砍伐荔枝木,改种或嫁接古荔枝。曾经随处可见的百年以上荔枝树,如今砍伐严重,羊山古荔枝群农业生态系统被人为严重地破坏了。   另一方面,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传统的生活方式,世代相传的技能技艺,与农业相关的民俗、礼仪等面临着后继无人、断代消失的威胁。   为此,2012年3月农业部正式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并于2013年5月公布了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今已经公布了6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保护遗产名单。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行为”,正式列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那些由祖先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最典型、最优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保护。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共有31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联合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中国有11个,居世界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工业化浪潮下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   当前建立在以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造成了农药残留和对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危害,这使得农业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   然而一些传统地区的传统农耕方式在适应气候变化、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环境、提供多种产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污染,其农业系统内部即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确保物种、粮食品种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为人类的永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对中国这样具有古老农耕文化的国家来讲,农业文化遗产还保存着悠久文明的根脉。   农业文化遗产是融活态性、动态性等特点为一体,包含生物资源、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等等在内的复合型农业生产系统。它的衡量标准从来不是技术的先进和水平的高低,而是当地人民能根据现有农业资源,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继而发展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传承的力量。它为我们创造了一片净土家园,保管着我们的乡愁,让我们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中行走时,回眸乡野便能感受到质朴的暖意汩汩。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