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人遇到稻米时.doc
北人遇到稻米时
传统中国北方人吃米(相对于全体人口而言)的机会不多。稻米在北方人的生活中处境尴尬。它似乎高贵,又好像卑微。这让我们看到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餐桌上的稻米是食中上品,“非婚丧节令,恒不轻用”,可是另一个方面,我们却看到穷人反而不习惯食用稻米,以至于令某些地方稻产失传。
河北香河曾以产稻著称。清初还有稻米产出,所产稻米包括粳稻、糯稻、水稻和旱稻。但到民国时期,稻米生产已从本地绝迹,少量的稻米来自津沽,而小米、玉米、杂豆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山东博兴县也是如此,“土人非燕宾不以炊(稻米)”。河南密县洧河两岸均有水稻分布,但稻米饭“供祭祀、宾客之需,常食不轻用也”。山西长子县产稻不多,“祭祀、宾客之用,惟取给于太原晋祠之贩来者”。
总之,稻米对北方人来说,不能没有,也无须太多。北方人食稻的机会不多,能经常吃到稻米的人往往是富贵阶层。
古人将“食稻衣锦”视为“生人之极乐,以稻味尤美故。”孔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孟子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古代,老年人口只占人口的少数,所以真正能够享用饭稻衣帛和肉食的只是贵族阶层。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人骨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晚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富有者的饮食以大米等植物为主,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以小米等植物为主。
这种历时久远的食物习惯,到宋元时期依然未改。宋仁宗嘉?v二年(1057年),河北大水,民乏食,原计划发放太仓粳米六十万斛,赈济灾民;因北人不便食粳,便从本地拨出小米四十万石以代之。
元时,自北方来湖南的士兵多疾,原因是“不习食稻”,于是便动用船只运送粟米若干万斛到湖南。
宋元以后,小麦取代小米成为北方人的主食,面食习惯的养成,成为北方人食用大米的又一障碍。
在南方的北方人,因面食缺乏,只能“强进腥鱼蒸粝饭”。宋室南渡之后,当时西北人聚集的临安(今浙江杭州),面食种类不下汴梁。仅蒸制食品就有五十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羊肉馒头、各种馅饼、千层饼、烧饼、春饼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
这是人口流动的结果,更是长期形成的食物习惯使然。对于普通的北方民众而言,不仅是没有多少稻米可供食用,而且是有稻米也不爱食用。
直到清代和近代这种情况仍然如此。稻米的消费量在满清皇室和达官贵族的食物构成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乾隆皇帝甚至“无一日不食,无一食非稻”。
老北京人以米饭当主食的不多,但副食中却有不少是由稻米为主料制作,如年糕、江米条、紫米粥、艾窝窝等。古典小说《红梦楼》中提到“御田粳米熬粥”、用“御田胭脂米”制作“红稻米粥”等事,是贵族食用稻米的一种反映。
一些稀有而珍贵的稻米往往作为礼物在贵族之间送往迎来。康熙发现御稻米后,由于产量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御稻米只是作为御膳,或是一种赏赐,供皇帝或其身边的达官贵人享用。
(摘自《北京日报》 图/子依)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