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藏族首饰艺术研究.doc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藏族首饰艺术研究
摘要: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对藏族首饰艺术进行解析。通过火镰、嘎乌、发饰带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藏饰论述了藏族首饰的造型特点及其蕴涵的社会属性以及藏传佛教文化对首饰设计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文化;藏族;首饰艺术
检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98-03
藏民族依托独特的地域特点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这些文明成果反映了在物质生产、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藏族首饰艺术便是这座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对于藏族同胞而言积累物质财富只是佩戴首饰的表象之一,藏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形态全部蕴藏在独具韵味的传统藏饰艺术之中。西藏自治区包括一个地级市、六个地区和73个县,不同区域的藏民族所佩戴的首饰在样式上有所区别,正如民间流传的歌谣中唱到的:“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服饰我知道;贡觉服饰让我讲,三串宝珠胸前吊。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服饰我知道;德格服饰让我讲,头顶珊瑚闪光耀。我虽不是康定人,康定服饰我知道;康定服饰让我讲,红丝发辫头上飘。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服饰我知道;理塘服饰让我讲,大小银盘头上套。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服饰我知道;巴塘服饰让我讲,银丝须子额前交。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服饰我知道;盐井服饰让我讲,红绸帕子头上包。”对于藏族首饰艺术要透过造型和纹样的表象研究其风格形成的社会属性,才能从整体上读懂藏族首饰艺术的风格特点。
一、藏族首饰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
首饰是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形态。这种身体的装饰物在诞生之初是以功利性目的为主导的。考古所发现的人类早期的首饰,多为兽皮、兽骨制成的装饰物,这种装饰行为除了潜在的审美意识的主导,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是渺小而脆弱的,面对凶猛的野兽和生存的渴望,原始人类希望通过佩戴兽皮、兽骨从而获得超自然的力量。藏族首饰文化最初也是以功利性为背景而产生的,这种功利性起源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域特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共同孕育出具有独特雪域高原气质的藏族首饰文化。
二、生活用具到身体装饰品的嬗变
藏族首饰中的很多造型都是由生产生活用具发展而来。受游牧生活的影响,藏族人习惯把常用的工具随身佩戴。一件工具单独存在于空间中,人们很少会在使用价值之外对它有更多的关注,当一个物件与身体形影不离时,人们自然会对它产生一种情感,因为在使用价值之外又附加了审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佩戴者的精神气质,因此,对这件工具进行装饰的行为随之产生,这种装饰行为促使单纯的生产工具逐渐演化成一种装饰品,藏族首饰中的很多造型都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一)藏刀
刀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之一,但是对于藏民族而言藏刀与他们的生活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虽然现在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但是这种佩戴习惯依然承袭下来。藏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牦牛肉,他们把牦牛进行分割后在阴凉处风干,食用时直接用刀具切成小块生吃,不进行任何加工。在游牧生活中,把刀具随身佩戴非常方便,这种佩戴习惯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因此首饰匠人对藏刀的制作也是极尽装饰之能,通体用錾花工艺进行装饰,刀身上还要用藏族包镶技法镶嵌各色宝石。一把精美的藏刀对于藏民族已经不仅是生活用具,同时还是一种腰饰。
(二)火镰
藏族首饰款式多样,按照佩戴的部位分为头饰、项饰、腰饰三大类,每一类又包括多种款式,火镰、藏刀、子弹盒、奶桶钩等都属于从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首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火镰(图1)。火镰是一种古老的取火工具,通过敲击火石打出的火花引燃火绒进行取火。最初,火镰只具备单纯的工具价值,造型上少有装饰元素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佩戴火镰的行为不仅仅出于功能上的需求,还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时,审美价值开始产生,慢慢的一些工匠开始在火镰上添加装饰物。卷草纹、莲花纹、?d字纹是火镰上常用的植物纹样。卷草纹和?d字纹常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首饰工匠用这种纹样制成金属图案分别装饰在荷包和镰刀上面。随着现代取火工具出现,火镰的实用价值逐渐被替代,但是人们佩戴火镰的习惯随着它的审美价值被保留下来,每逢节日庆典人们都会把火镰作为一种腰饰佩戴。由此,火镰作为传统藏饰,经过纯粹工具的使用价值,到半工具半装饰品,再到纯粹装饰的审美价值,完成了从劳动工具到身体装饰品的嬗变。
火镰由生产生活用具到装饰品的转变过程代表了藏族首饰的演变过程,很多藏族首饰都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演化成身体装饰品的,例如奶桶钩,最初是藏族妇女在挤牛奶时,为了减轻手臂的负担,利用奶桶钩帮助提携奶桶,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