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课标为标修订教材
将课标精神溶入教材中
王旭明
2016年5月
一、课标是学校语文教育
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法律”。
2
▲ 课程标准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国家意志”,
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和唯一性,必须认真
贯彻执行,将其精神落实到教材编写中、
考试内容上,教学过程里和教师评价上。
3
▲ 学校语文教育主要元素有课程、考试、教材
和教师,在这些元素中,课程标准是指挥棒,
是教学之法、教材之法;也是考试和教师之
法,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 当下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课标精神溶入到学校
语文教育的各个元素中。
4
▲ 本次语文版教材修订就是将课标精神进一步
落实在教材的各个点上,力图有更扎实、更
深入、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突破。
二、如何体现语文课的课程性质
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
核心词是统一,
如何在统一上下功夫是语文版教材始终的追求。
5
6
7
说明:有的一篇课文中有若干选文,如《古诗五首》《论语六则》
《世说新语二则》,分开统计后,传统文化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比例有所下降。谨供参考。
8
核心回答
课标是如何要求的?
教材如何按课标要求编写的?
我们该如何用教材上课?
例一:从单元导语看
例二:从选文看
例三:从课后练习设计看
9
本次教材修订,无论是选文,还是课后
练习、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及主
单元导语、补白都力图实现“统一”的要求。
例一:从单元导语看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生活中有些事情会引起你的兴趣,给你某种启示,令你难以忘怀。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把这些事情写出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本单元四篇叙事的文章,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很深的感受之后才写成的。冰心忆及读书经历满怀兴趣,鲁迅谈起“百草园”“三味书屋”充满童趣,林海音回想童年往事蕴含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马克·吐温说到“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又是那样的机智风趣。
阅读这些文章,要注意理清叙述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10
(参见七上1页)
例一:从单元导语看
例二:从选文看
例三:从课后练习设计看
11
例二:从选文看:
七上:现代文单元以记叙性的文章和诗歌为主
为什么?
便于小初衔接
12
(二)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四学段:
1.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表达方式。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
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3
(三) 实施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
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
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
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4
(四) 评价建议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
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
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
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
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
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
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15
七上是以文体组元,主题暗含其中,
教师更要有体裁意识。
七上六个单元中,第一、二单元是复杂记叙文,
主要是承接第三学段;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
第四单元是童话单元;第五、六单元是古诗文
单元。
16
▲ 以七上诗歌单元为例
17
1. 一定要把诗讲成诗。突出诗的特点:情感性强
和形式感强以及造词炼句要求高。
2. 要注意与一至六年级的区别,可从情感的复杂
丰富、内涵的多义、手段的多样和词语的运用入
手。
3. 一定要讲诗的结构。从结构入手,理解全诗情
感的起伏变化和语言的提炼升华。
4. 要通过指导朗读,感悟诗人微妙复杂的思想感
情。
5. 特别不赞成对内容过度、过分地解读和阐释。
18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
强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