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㈢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从主观方面说,人们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 三、㈢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原因: 第二、具体的认识过程可能完成,但人类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我们不可能获得所谓的 “永恒真理” 或“终极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 三、㈢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具体的统一 ——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2)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如同上面已经说到的,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 ——毛泽东:《实践论》 三、㈢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不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认识脱离实践,就会陷入两种错误: “右”的错误:主观认识落后于实践进程,就会犯保守的错误 “左”的错误:主观认识超越实践进程,就会犯冒进的错误 认识脱离实践的两种错误: 然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毛泽东:《实践论》 认识脱离实践的两种错误: 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实践论》 *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 感性直观 理性思维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1)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硬! 红! 甜!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对客观事物感性形象的整体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 知觉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特点: 直接性——人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 感性认识的局限: 对事物的反映还不深刻 * *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2.理性认识 (1)定义: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及其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 F=GM1M2/R2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2.理性认识 (2)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 *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三、㈠由实践到认识 2.理性认识 (2)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判断: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水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_电化学热力学概要.ppt
- 第二章两晋诗歌讲义.ppt
- 第二章_非营利组织领导概要.ppt
- 材料热力学4-1界面热力学之概述和吸附过程热力学概要.ppt
- 自动控制原理讲述.doc
- 第二章_海关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管理制度概要.ppt
- 材料热力学--第六章相变热力学概要.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一章讲述.ppt
-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讲述.doc
- 第二章旅游法律关系讲义.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