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讲义.pptVIP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 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孟子、荀子:士大夫(新兴地主) 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 墨家:小手工业者 因角度——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人中的反映 (3) (6) (5) (4) 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 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 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 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 这叫“无为而治”。 荀子 韩非 子 庄子 孟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 (1) (2) 孔子 老子 5、看看以上思想各是谁的主张?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课堂练习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B 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思想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 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 天地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 A 课堂练习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B 4、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C 课堂练习 5、“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的价值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 6、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Qiu????B、ZhuangZi?????C、MengZi????D、XunZi D 7、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课堂练习 C 阅读下列材料: ? 司马迁曰: “尝窃·······儒者博而寡要,(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墨家主要节俭??世异时移,事事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编(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