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基底节区病变.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基底节区病变

基底节区病变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新东 临床资料 男 ,39岁,左侧口角歪斜伴左上肢麻木一月余。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昏迷史,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胸闷气促,无发热。 曾在上海某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PET检查报告示右顶叶等密度灶,FDG代谢轻度增高。 体检 意识清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左鼻唇沟偏浅,口角略右歪,颈软,心肺腹无殊,四肢肌力5级,左上肢浅感觉略减退,病理征阴性。GCS 15分。 占位病灶位于重要功能区 诊断? 治疗? 化验血常规 血常规示嗜酸性细胞比例达27.1% 血抗体补体试验 血肺吸虫猪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 予抗寄生虫治疗 吡喹酮 20 mg/(kg.d),10 d为一疗程,休息10 d继续服用吡喹酮10 d,连续3个10 d后休息3个月再用1~2个疗程 3月后 一年后 5年后 基底节区病变 发生于基底节区的肿瘤2/3以上为神经胶质细胞瘤,其次为转移瘤,恶性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等,生殖细胞瘤少见。 胶质瘤发病年龄较大,为20~40岁,男女发病率相似,临床病程较短,常不超过1年。在CT上,胶质瘤很少表现为均匀高密度,而等、低、高混合密度且增强效应明显的胶质瘤常常恶性程度高,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无明显瘤周水肿的胶质瘤恶性程度往往较低,瘤体本身大多表现为均匀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病灶,注射造影剂后不增强或仅为轻度增强。 转移瘤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原发病灶,CT、MRI显示病灶周围水肿明显。 恶性淋巴瘤CT表现,为等或高密度病灶,增强效应明显,瘤周水肿轻微。但它多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青少年罕见,且病程短,不治疗,自然病程仅3~5个月,因而鉴别也不困难。 脑脓肿常有感染发热史,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可资鉴别。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罕见。 在儿童基底节区和丘脑肿瘤中,生殖细胞瘤约占25%,以男性青少年和儿童多见,表现为一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颅内高压等。肿瘤发生于优势半球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失语表现。病灶出血时病情会突然加重。 cT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欠均匀。MRI早期为长T。、混杂T:信号,注射对比剂后显著均匀强化,边缘清晰。晚期因多发生囊变、钙化和出血,可表现为长Tl、长T2信号,信号混杂,注射对比剂后不均匀强化。胎盘碱性磷酸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作为肿瘤标记物在生殖细胞瘤患者可升高,但非特异性。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分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畸胎瘤、混合性生殖 细胞瘤6个亚型。 生殖细胞肿瘤 绒毛膜上皮癌 胚胎癌 未成熟畸胎瘤 精原细胞瘤 原始神经外胚瘤 脑寄生虫病 由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侵入脑内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或脑血管阻塞的脑病。原为寄生虫病病人,病程中出现脑病症状。 脑寄生虫病容易产生颅内多发病变, 极易误诊为颅内多发血肿及转移瘤。对于 颅内多发病变者在诊断时要考虑脑寄生虫 病。 ①脑血吸虫病,虫卵随血行入脑而起。②脑囊虫病,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引起。③颅内包虫病犬绦虫幼虫蚴寄生于颅内所致。④脑肺吸虫病,成虫侵入脑内并在脑内移行引起。⑤脑型疟疾,疟原虫阻塞脑内毛细血管引起。 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膜脑炎,或为局限性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为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 1、癫痫发作:发生率可高达80%。 2、脑膜刺激症状:由于囊虫自溃,囊液的化学性刺激所引起。 3、颅内压增高:轻重不同,与脑内的囊虫数量有密切关系。病人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4、脑局限病灶症状:如轻偏瘫、偏盲、小脑损害等。第二及五至十一对脑神经受累,可出现三叉神经痛等症状。 5、精神症状:如定时和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等。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虫体的寄生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 的改变,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有的表现象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的酷似 多发性硬化,脑炎,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头颅%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数量,并能显示脑积水或脑萎缩及形态改变。对于不典型患者应结合免疫学试验,给予诊断性治疗。 实验室检查 1.皮下结节:全身皮下,特别是四肢皮下可摸到黄豆粒大小的结节。 2.大便检查:常发现成虫脱落节片或绦虫卵。 3.血液检查:血清猪囊虫补体结合试验80%为阳性。 4.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增多。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小腿软组织X线摄片,多能发现囊虫结节钙化影。 2.CT或MRI检查:特别是MRI检查,能显示颅内单个或多个囊虫影。 治疗 一、一般治疗:肠道有绦虫的患者应给予驱虫治疗,防止自身感染。 二、手术治疗: 1 、弥散性病变,有严重颅内压增高和视力减退者,应行一侧或双侧颞肌下减压术。 2 、皮质部囊虫引起癫痫局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