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幼儿心理与辅导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 幼儿期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的内涵较为丰富。要给予心理卫 生明确而简明的定义,须从心理与卫生两方面入手。
(一)心理
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二)卫生
卫,是保卫、卫护的意思;
生,是生命、生机的意思。
所以,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三)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卫生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这就涉及到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对此有时又称为“心理辅导”,更确切地讲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一)自我意识良好
(二)社会功能良好
(三)人际关系良好
(四)积极劳动实践
(一)自我意识良好
核心: 自知和自爱。
1、自知
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来完成。
自知是自爱的基础。
2、自爱
接纳自己、喜爱自己、爱惜自己、爱惜与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希望取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善于适应现实环境,力求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充分发展。
即: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
实现自知和自爱的注意点:
1、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培养自知力,但又不能把这种比较作为惟一的尺度。
2、尽力扩大个体的生活领域,不断丰富与积累个人的生活经验。
3、认真检讨自己的功过得失,对外界或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辩证观点,不能脱离实际,对自己也不要追求十全十美。
4、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以有利于实现个体目标,满足其成就动机,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社会功能良好
社会功能良好也就是社会适应自如。
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
人必须学会适应。
学会适应的要求:
1、与客观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在社会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对现实环境做客观观察并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做正常、有效的适应。
2、掌握一些有效适应环境的方式、方法。
(三)人际关系良好
在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个体在社会中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且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又是人的一种正常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消除人的孤独感,获得成就感。
心理卫生的原则是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情感和物质的帮助。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1、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2、团结的愿望和善意的批评。
3、尊重人,不强加于人。
(四)积极劳动实践
劳动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使人摆脱过分关注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而且还能使人不断保持和现实的联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没有适当劳动的人,是难以维持身心健康的。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
西方:
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 )—— “体液学说”
柏拉图(Platon)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相互协调一致。
我国:
春秋之初 管仲——养心的具体方法
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
老子——“养心健神”
养心的具体方法:
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
二是平正,即和平中正,节制五欲和喜怒二凶 。
三是守一,即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的干扰,则能心身安乐。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 的整合作用。
(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2、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
(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整体恒动论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主张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而天地则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因此人的自身也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心”动的结果。
(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3)关于情绪与病症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學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与思考.doc
- 2010环评工程师考试真题.doc
- 小學语文教师专业知识.doc
- 201110自考财务报表分析及答案.doc
- 2011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 小學语文课外积累.doc
- 小學语文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doc
- 2010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026.doc
- 2012-2009年学前教育史试题与答案.doc
- 小學语文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