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豆栽培学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栽培学习要点

大豆栽培学习重点 一. 概念 1、迎茬:土地隔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称迎茬。 2、大豆生育期: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3、大豆生育时期:大豆的生育时期是指大豆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在我国一般划分为6个生育时期: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4、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大豆的子粒产量是单位面积的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的乘积,即:子粒产量(Kg/hm2)=[每公顷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g)]/1000 实际生产中,以上几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理想的产量构成是四个产量构成因素同时增长。 二、填空 1、大豆蛋白质含量(40%)左右,油量在(20%)左右。 2、中国年产约(15 00)万吨大豆,占世界总产量的(9%)。 3、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5%。 4、目前世界大豆平均单产约(175公斤/亩),其中美国(167公斤/亩),中国(120公斤/亩)。 5、大豆,我国古代称为(菽),英文(Soy bean)。大豆的拉丁语名称是(Glycine Max)。 6、大豆的结荚习性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类型。 7、大豆起源于(我国),以为世界所公认。 三. 简答 1、大豆根系吸收和叶片光合的关系 对于大豆产量形成来说,叶片的光合产物积累量虽然远远地超过根系的矿物质积累量,但是这两个生理过程却是同等重要的和不可代替的。实际上,在大豆栽培上所采用的许多措施,诸如整地、施肥、灌水、铲蹚、除草等等,首先是作用于根系,促进根系的吸收作用,进而才是促进光合作用的。 2、大豆生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生物产量的积累与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关系。同一个品种,在高肥条件下积累的生物产量远远地高于在中肥条件下的积累量。大豆播种期的早晚对生物产量的高低有明显的影响。大豆是喜温作物,也是短日照作物,在东北地区,从春到夏,播种越晚,气温越高,日照越短,越能促进并加快大豆的发育。同一品种早播种,其生物产量积累量高;反之,则积累量低。如铁丰16号在辽宁省属于中熟品种,同样在中肥条件下种植,春播生物产量为5935.5kg/hm2;夏播的则只有3628.5kg/hm2。如果对同一个品种,既改变肥力,又改变播期,那未生物产量的差距更大。 3、大豆种植密度的一般原则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法等而定。肥地易稀,瘦地易密;晚熟品种易稀,早熟品种易密;早播易稀,晚播易密;气温高的地区易稀,气温低的地区易密。 4、大豆结荚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豆结荚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豆茎秆顶端花芽分化时个体发育的株龄不同。顶芽分化时若值植株旺盛生长时期,既形成有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大、花多、荚多。否则,当顶芽分化时植株已处于老龄阶段,则形成无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小、花稀、荚也少。 5、简述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其一、以大豆为寄生的病害如胞囊线虫病、细菌性斑点病、黑斑病、立枯病等容易蔓延,危害大豆的害虫如食心虫等愈益繁殖。其二、营养消耗单一,如豆茬土壤的P2O5,含量比谷茬、玉米茬分别少2.0、0.8mg/ml。其三、大豆根系的分泌物(如ABA)能够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降低根病菌的固氮能力。 6、为什么说大豆茬是轮作中的好茬口? 大豆茬是轮作中的好茬口。大豆的残根落叶含有较多的氮素,豆茬土壤较疏松,地面较干净。因此,适于种植各种作物特别是谷类作物。并且豆茬土壤的“固、液、气”三项比协调,对后茬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7、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的内容是什么? 大豆三垄栽培是将垄底深松、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精播三项技术组装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由一个定型农机完成作业,实现了农机与农艺完美的结合,使大豆产量大幅度提高。 8、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引进的美国栽培技术。引进后经消化、吸收、改进形成了适于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三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即平作窄行密植(美国的原型技术),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这三种模式分别较当地应用的栽培技术增产22.1%、20.5%和17.2%,产量可达3 000~3 750 kg/hm2,该栽培模式正在我省扩大应用。 四.论述 1、试述大豆群体与个体的产量形成关系 大豆生产是群体生产,大豆产量也是指群体产量而言。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是不同的。有报道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种植了一株“大豆王”,茎粗1.9cm,分枝21个,结荚达1000个,足见大豆单株的生产潜力是巨大的。众所周知,生长在生产田或试验田田边地头的大豆植株,由于地上光、气充足,地下肥、水有余,可能生长健壮,结荚密集。然而这只是“边际效应”所致,不能代表群体的长势。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