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扎染的独特艺术语言.pdf
第18卷第4期 苏 州 丝 绸 工 学 院 学 报 德
吴晓兵
— — — 一
摘 要: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本文从图索的角度,分析了扎染的各种剞作
技法,展示出扎染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有待于发展的空间。 J
关键词 ,堕 结 壤
宋人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说:“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 ,/
皆原色,余则人染矣。其色斑斓之缬。”古人所说“缬 便指今人称呼的扎染,又渭扎缬、绞缬、 /
夹缬等 它是利用针、钱、板、塑料布等工具,将织物进行扎、缚、缀、缝、夹、包等,使之产生酵
染作用,染色后,折除线结,呈现图案的一种特殊的印染工艺。这种工艺发展到近、现代,,r叉产
生了许多新的技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染织工艺十分先进的今天,这种土生土
长的防染工艺仍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它的生命力与其独特的艺术语育是 不开的。
1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使用扎染 古代秘鲁和中东的遗迹表明,扎jl譬在那里出现得相当
早。直至今13,北印度人和西非人、日本人仍在使用这一原始的印染茼法。但寻其根究其源.
我们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现在所称的扎摊.中国扎染的发展不仅
起源很早,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扎染技术也日趋完善。并随 中外交流传播到国外。
如日本的扎染,是奈良时期从中国引人的,由于社会、经济簪请方面的原因所致,扎染在
那里生了根,并日益发展起来。据考察,奈良时期日本的扎染法已有多种。
2 扎染的图案由于受到工艺制作的限制,或许不能象印花或提花织物那样精制。然而、多
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不仅使我们设计的图案能得到充分鼢显现,而且具有人工所不能达到
的、独特的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这种在制作中获得的艺术敲果是不可能在纸面设计中完全体
现的,这无疑是将纸面图案又推向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J从图案的角度去剖析扎染的独特的
艺术语言则可以将其分为抽象和具象两大类 f
2.1 扎染的抽象图案 』
平面图案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点、线、面,我们的设计构思通过这三种形式因素得到体现。
扎染的抽象图案也是如此,然而,最终在扎染中呈现点、线、面的风貌与纸面相比较,它有着
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征。下面介绍扎染中点、线、面的部分图案。
(1)点。疋田点:它有本疋田、中疋田之分。疋田捧精巧、细密、豪华、绚烂。它是通过粒
· 车文于1998年5月 8日收到
60 苏州丝塥工学院学报 第 4期
擒法、在有形的布上用指尖摘出的小点,用线缠上数圈,线圈多的染后斑眼清晰、粗厚、立体
感强。
呗绞:点的图案尤如一颗颗纹理斑斓的小贝壳。它是使用钩针的绞扎物,用钩针钩出布
料,绕线抽紧。这样出现的粒纹要比疋田犬敷倍,这种点的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伞:它包括犬,中、小伞,这主要是按点呈现的面积的大小而划分的 将线沿点的边缘缝
上一圈抽紧,布料便皱成伞状,故得名“伞绞”。这种扎法出现的点具有褶皱、线眼、线迹等有
趣的特征。一般多用于散点状排列的点。
棉帽子:在绘好的点上,从正反面将棉球夹好,然后用线在上面来回将其缝紧。由于防染
部分棉球的柔软、缓慢的吸水性,出现了如荧火球般的晕圈,故也有荧火帽之称。
(2)线。一目:它是由众多点的排列而构成的直、折线。利用扎染手架上的钩针将点钩起、
缠线、抽紧,这种扎染形成的线条自然、精细、富有弹性和立体感
人目:它和一目的区别在于其线的曲直。人目表现曲线,一目表现直、折线。
\ 折缝:在已设计好的线的中心将布对折,缝出直线,这样出现的线有着明显的针眼和对
、 折线的肌理痕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刍议.pdf
- 构成艺术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pdf
- 构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pdf
- 构置舞台艺术的新幻象.pdf
- 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pdf
- 林飞龙的艺术世界.pdf
- 案例教学艺术的探索与实践.pdf
- 楚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pdf
- 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pdf
- 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pdf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4年度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银川市公安局面向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招聘285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衢州市公安局第一期招聘54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辽宁沈阳理工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14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一批)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24年度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度公开招聘学校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2025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