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染色体工程总汇.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THE END 多倍体动物的经济现状 三倍体虹鳟的鱼肉质量确实优于二倍体,其抗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能力较强; 三倍体大西洋鲑耐低氧,故可适用于低氧环境养殖; 三倍体香鱼对声音和光线的感受能力比二倍体香鱼略显迟钝,适于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放养。 多倍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准确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的确定 准确的处理时间; 诱导率、成活率及孵化率的提高 内容 雌、雄核发育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4 1 2 3 人工诱导多倍体 5 人工染色体 4 2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 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的微切割 染色体分离的基本原理 碱基序列是不同 量和比例是不同 激光照射 染色体就会呈现不同的荧光带 计算机 实现染色体的分离 原理 Hoechst G-T Chromomycin G-C 细胞分裂同步处理 染色体的荧光色素染色 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微切割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采用特细的玻璃针(尖端直径约为0.17μm)在倒置 显微镜下对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区段进行切割与分离。 微细玻璃针切割法: 显微激光切割法: 将染色体标本在底部贴有特殊薄膜的培养皿上制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依靠高能量激光照射非选择细胞或染色体,使其受热蒸发,最后只留下目的染色体。 内容 雌、雄核发育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4 1 2 3 人工诱导多倍体 5 人工染色体 4 3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概念 将与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使该基因得以表达,并能在细胞分裂中一代又一代地转递下去。该技术称为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又称为染色体转导。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分类 分类 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 (Microcell mediated gene transfer,MMGT)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 (Chromosome mediated gene transfer, CMGT) 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 Add Title 微细胞 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外有一薄层细胞质和一个完整质膜的核质体 微细胞制备 微细胞融合 染色体介导转移法 概念 染色体介导转移法是指分离得到相应的染色体后转入受体细胞的一种技术。 染色体介导转移法实施步骤 诱发细胞同步分裂 阻断细胞分裂于中期 秋水仙素 破碎细胞 收集大量的中期染色体 适当的分部 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去。 分离染色体 染色体的转移 受体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1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 通常的方法是使细胞经有丝分裂阻断剂秋水仙素处理而同步,再洗涤数次以去除残存的秋水仙素和胰酶;然后移置低温中性缓冲液中培育,以利于细胞破碎和保持染色体的形状;同时,在分离缓冲液中加入的己烯乙二醇可维系染色体的完整性,提高钙离子的浓度则能防止染色体的解离; 最后使细胞经注射针喷射而破碎,即可使染色体释放出来。 2 中期染色体的转移 在分离中期染色体之后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如何使这些中期染色体导入受体细胞。 前面已经说过,染色体可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受体细胞。 但在早期实验中的基因转移频率甚低,仅达到10-7 -10-6 。 而今由于技术上的改进,即可用磷酸钙和染色体一起沉淀, 再用二甲亚砜处理受体细胞, 或者采用磷酸酯与胆固醇制成的脂质体将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内, 可使转移频率上升到10-5-10 -4 染色体转移技术的应用前景 与体细胞杂交一样,利用染色体转移进行基因定位也是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体细胞转化子中某一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存在,与细胞专一性状表达相联系,因此可以定位基因与特殊染色体或某一区段上. 如小鼠的微细胞可被导入到另一品系的小鼠或仓鼠甚至与人的HL细胞内,电泳检测显示存在着小鼠基因型的大分子物质,如磷脂D,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和肽酶B。已经把前两种酶的结构基因定位于小鼠的第14号染色体上,由于提示该号染色体已经进入宿主细胞内并行使其功能。 另如分离的野生型中国仓鼠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鼠L-细胞内后,可探查到特异的供体基因产物HPRT,经检定该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也被整合到了受体小鼠的第14号染色体上。 染色体转移技术的应用前景 自从1973年染色体转移技术首创以来,这一技术正在不断的得到完善和发展,它不仅能将各种可供选择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且还可以用于确定那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研究病毒DNA的染色体整合现象以及从遗传角度去分析培养细胞的成瘤表型。由于目前对于染色体转移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这一重要的课题还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