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控制总汇.ppt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危害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不同菌 不同产品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不同产品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不同产品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搅拌。 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3、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确准的污染时间,不是杂菌窜入培养液的时间。 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显现的时间又与污染菌量有关。污染的菌量多,显现染菌所需的时间就短,污染菌量少,显现染菌的时间就长。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势,而且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素(产物)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因而它防御杂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如在此阶段染菌,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原因 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与杂菌没有竞争优势;且还未合成产物(抗生素)或产生很少,抵御杂菌能力弱。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量,用酸碱调pH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重新接种再用。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酸,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有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生产中可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制杂菌。 (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特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能力。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不大。如果染菌严重,又破坏性较大,可以提前放罐。 4、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大危害越大 二、染菌检查 (一)无菌检验 1、显微镜观察法 2、无菌试验法 1)肉汤培养法 2)平板培养法 3、试剂盒检验法 (二)染菌率的统计 以发酵罐染菌批(次)为基准,染菌罐批(次)应包括染菌重消的重复染菌批(次)在内。整个发酵周期中,无论前期或后期染菌,均作“染菌”论处。 发酵(罐)染菌批(次) 总投罐批(次) 染菌率(%) = ? 100% 三、染菌(包括染噬菌体)的处理 1、污染杂菌的处理 发现染菌后,应立即根据染菌的种类及产生菌的菌龄等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除据染菌时间及危害程度对污染罐进行挽救或处理外,对有关设备也应进行处理。 ◆ 种子罐染菌后,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这时可用备用种子接种。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一适当培养龄的发酵罐培养物作种子,即生产上所说的“倒种”。 ◆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前期染菌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可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或把高单位的后期发酵液压一部分到染菌罐中,抑制杂菌生长速度;或者降低罐温,减缓杂菌繁殖速度。 ◆ 发酵罐前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C、N含量尚高,则可重新灭菌,接种后再运转;若染的杂菌危害性较大,则放掉部分料液,补入新料液,重新灭菌、接种。 染菌后的发酵罐罐体用甲醛等化学物质处理,再用蒸汽灭菌,再次投料前,要彻底清洗罐体、附件,同时检查渗漏 四、染菌原因的分析和预防措施 染菌原因分析就是总结染菌的教训,防范于未然。 主要染菌原因:种子带菌,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灭菌不彻底,操作管理不当。 1、染菌原因分析 1)从染菌时间分析 种子培养阶段:种子,灭菌,操作; 发酵前期:种子,灭菌,操作; 发酵后期: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强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