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14283.pptVIP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017031428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标·重点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栏目索引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 (7)付梓( ) (8)尺牍( ) (9)俗滥( ) 1.读准字音 (1)憎恶( ) (2)逻辑( ) (3)锱铢( ) (4)斟酌( ) (5)岑寂( ) (6)意蕴( )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 语言积累 一 答案 zēnɡ jí zī zhū zhēn zhuó cén yùn zǐ dú làn 答案 2.理解词义 (1)清沁肺腑: (2)推陈翻新: (3)自鸣得意: (4)索然无味: (5)不即不离: (6)点铁成金: (7)深恶痛绝: (8)锱铢必较: (9)学富五车: (10)才高八斗: 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厌恶、痛恨到极点。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形容富有文才。 品读感悟 二 答案 1.本文在论证中使用了哪些材料? 答案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案 2.作者运用这些材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4)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答案 3.请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层次(1、2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3~5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层次(6、7段):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第四层次(第8段):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2.背景展示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关链接 返回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 交流释疑 1 1.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 答案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情感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答案 2.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答案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 答案 深度研读 2 答案 1.朱光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ld1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