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传染病人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课件-传染病人护理

皮疹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 玫瑰疹属于丘疹,呈粉红色,可见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等。 斑丘疹是指斑疹与丘疹同时存在,可见于麻疹、登革热、风疹、伤寒、猩红热及柯萨奇病毒感染等传染病。 皮疹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 2)出血疹:也称瘀点,相互融合形成瘀斑。多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 3)庖疹:多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亦可见于立克次体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若庖疹液呈脓性则称为脓庖。 4)荨麻疹: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蠕虫蚴移行症和丝虫病等。 ■有些疾病,如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可同时出现斑丘疹和出血疹。 ■皮肤焦痂发生于传媒昆虫叮咬处,可见于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 ①???? 病史: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部位等,有无其他不适如发热等。 ②???? 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及全身一般情况。观察皮疹的大小,形态,有无融合,合并感染及消退情况,及全身皮肤粘膜有无红肿,淋巴结有无肿大。 ③????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 谢产物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有关 ①?? 观察出疹与消退情况,有无色素沉着,结痂等。 ②??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③局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忌用酒精与肥皂水擦拭。内衣要清洁干燥舒适,勿抓挠,以免损伤皮肤。 ④口腔黏膜疹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 ⑤眼部护理:观察结膜充血、出血情况。防止继发感染。 3.毒血症状 细菌毒素、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等,可引起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关节和骨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也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谢谢大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两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危害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而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传染病护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发热 传染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感染性发热:大多数传染病都可引起发热,如流行性感冒、恙虫病、结核病和疟疾等。 非感染性发热:见于肿瘤、结缔组织病、 及血液病。 发热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所特有。 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及其产物、 免疫复合物、异性蛋白、大分子 化合物、药物等)进入体内,激 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B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IL-1、 IL-6、 TNF、干扰素等。 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循环刺激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使之释放前列腺素E2(PGE2)。 后者把恒温点调高,使产热超过散热而引起体温上升。 发热程度: 临床检测体温分为口腔舌下体温、腋下体温、直肠体温(肛温) 。其中,口腔和直肠需探测3分钟,腋下需探测5~10分钟。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分为: 发热程度: ①低热:37.5℃~37.9℃; ②中度发热:38℃~38.9℃; ③高热:39℃~40.9℃; ④超高热:41℃以上。 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 极期 体温下降期 1)体温上升期:是病程中体温升高的阶段。体温逐渐升高,伴有畏寒,可见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若体温急剧上升至39℃以上,伴有寒战,可见于疟疾、登革热等。 2)体温持续期:是指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并持续一段时间的阶段。见于症状明显期(极期) 3)体温下降期:是指升高的体温缓慢或快速下降的阶段。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结核病等多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如数天) 才能降至正常;而疟疾、败血症等则可在短期内(如数十分钟内)降至正常,同时常伴有大量出汗。 热型及其意义: 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可通过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曲线进行观察。常见5种热型: 1)稽留热:高于39℃以上, 24小时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2)弛张热:高于正常体温,24小时相差超过1℃,常见于败血症。 3)间歇热:24小时内波动于高热和正常体温之间,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4)回归热: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再次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浪热。 5)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1、病史:流行病学特点 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