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者跨国流动现状浅析――文化间性视角.doc
学者跨国流动现状浅析――文化间性视角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者亦是如此。而另一方面,高校也在不断吸引高等人才的加入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学者跨国流动成为了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本文对于学者跨国流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着重分析了其特点。并通过文化间性的视角对学者跨国流动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者;跨国流动;文化间性
1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学者流动
如今各国高校都想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高等院校像其他许多现代组织一样,也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并且相互竞争。对于这种国际化的倾向,Altbach和Knight(2007,p.303)认为背后的推动力在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学生、教职员工、学者、项目的流动性和日益紧密结合的世界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对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日益竞争激烈的现状而采取的行动。在很多发达国家,如英国,高等教育早已市场化,而现在已经加入到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进行竞争。正如一份英国政府报告中指出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今面对的是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所以他们要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地使学者的流动更加容易一些。
2 学者跨国流动的特点综述
当今学者跨国流动呈现出了很鲜明的自身特点。Bauder(2015,p.85)指出了学者跨国流动与其他职业的人跨国流动的不同之处:高级管理者通常是在企业内部流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随着市场的供需关系流动,而学者则是因为追求声望和信誉度而前往其他国家。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学者跨国流动的情况,Bauder(2015,p.85)归纳了6条学者跨国流动的特点。首先,学者在新国家工作任期的长短差异极大。根据一项调查,73%的外国博士生直至毕业一年之后都会留在美国,60%毕业十年之后都在美国(Finn,2010)。而德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据调查有50%的外国学者只在德国停留3个月甚至更少。短期合同制在年轻学者中最为常见(Kim,2009,p.398)。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学术休假(sabbatical)的存在使得学者们有机会去国外进行短期工作(Bauder,2015,p.85)。其次,学者流动的模式与就业环境和他们在职业生涯的阶段息息相关。Bauder(2015,p.85)发现越年轻的学者越倾向于跨国流动。随着学者们职业的发展与自身条件的成熟,在职业生涯中后期跨国流动会逐渐减少。再次,性别也是影响跨国流动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在其他国家工作。这种现象背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女性要在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进行权衡。第四,国家与制度层面对跨国学者流动的鼓励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上文所讲,如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个国家和高校都在不遗余力的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第五,在很多高校里,前往其他国家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学术生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列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跨国流动可以给学者带来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比拟的便利――文化交流与碰撞所带来的视野开拓和创新。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文化间性”。
3 文化间性与学者跨国流动
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的定义为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互相作用的关系(Kim,2009,p.395-96)。我国学者呼和塔拉(2011)阐述道:文化间性是一种既基于语言又超越语言的隐形间性,是一种文化与他者际遇时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内在关联。Kim(2009,p.396)认为文化间性比简单的“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ty)更为全面。它不再仅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忍受对方”(toleranceoftheother),而是这些人可以相互协作,从而激发创意。
Bauder(2015,p.88)对于文化和学者跨国流动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在不同文化社会氛围中充分浸染过的学者可以敏锐地察觉到不同文化给其学术研究带来创新的可能性。而要在全新的环境中重新阐述或者审视自己先前的研究时,很容易产生新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文化间性的作用所在。Hopkins(2013,p.25)也认为各个国家的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了在当今国际化的世界中,了解他国的文化风俗,能够进行国际化沟通并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学者们也将出国工作和研修经历当做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Kim(2009,p.401)认为,跨国流动的学者在新的国家会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包括在宗教、种族等方面。但是这样的“少数派”(minority)可能恰恰成为其优势。Kim(2009,p.401)强调了成为“少数派”对其在学术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