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细斟,在这里喝茶才感到真的回到了我的广州.docVIP

江边细斟,在这里喝茶才感到真的回到了我的广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边细斟,在这里喝茶才感到真的回到了我的广州.doc

江边细斟,在这里喝茶才感到真的回到了我的广州   作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人,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发展南北巨大落差的最后见证者了。一条珠江隔开了老广州人所说的“河北河南”――“河”以北是传统的闹市中心,“河”以南则是旧工业区和城乡接合部。“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栋房。”在21世纪头10年房地产大规模进驻珠江南岸之前,“河南”的偏僻萧条跟“河北”的热闹繁荣,一直是这座城市居民心中的贫富分割暗示。   我自小在“河南”岸边的一座工人宿舍长大,离江水不过200米,晚上睡觉伴随着街对面工厂的输送带声音和货船汽笛声进入梦乡。在城市天际线远没有被楼盘挤占的90年代,我家面北的阳台正好对着“河北”,能够看到对岸长堤那一排20年代修建的民国新古典风格大厦。大钟楼、邮局、南方大厦、新华酒店、大同酒家和爱群大厦这些高楼屹立在夕阳光芒下,让人感到典雅从容,犹如卡内基时代的纽约曼哈顿。这里是广州90年代以前的商圈,犹如香港中环,这里有广东第一家百货店,还有第一家从香港迁回粤的屈臣氏。90年代初晚上广州珠江的夜空中,爱群大厦顶层的霓虹灯成为为数不多的亮色。“从红色变绿色啦!”5岁的我趴在阳台栏杆上,指着爱群大厦的顶尖,霓虹灯每变一次色都欢呼一次。   环顾四周的厂房和狭窄的小巷,我们“河南仔”仿佛有一种自卑感。祖父有一次跟住在河北的亲戚说:“我们这里连外国游客都没有。”是的,90年代初的广州铺天盖地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然而在一个“河南仔”的眼中看来,真正称得上“城市”的地方就在河的对岸。   长堤一带自从20世纪初以来就是风花雪月的餐饮聚集地,酒店、饭店、酒家和茶馆曾经开满了珠江的北岸。然而随着经济中心外迁,爱群、大同和大三元成为这里所剩不多的老广式酒家,到了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那家闻名东南亚的大三元也走进了历史故纸堆。90年代的长堤大马路还有香港引进的百货和颇有设计感的时装店,到了2000年后却剩下了10元折扣店和地摊货。我的个子越长越高,但是长堤却没有以前感觉的高端大气,书店、精品店、咖啡店一间接一间消失了,精致的雕花拱门下新的主人变成了手机配件批发市场,手推车伴随着高亢的吆喝声,这些拉货的粗汉子貌似对他们眼前的一砖一瓦没有任何爱惜,磕磕碰碰把这根柱子砸烂,那片雕花刮坏,一栋栋原本精致的老房子都变成了他们的仓库。   长堤在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对于我和家人来说却依然占有历史高位。读中学的时候,大同酒家成为家人每周去喝早茶的地方。学业繁忙,只有周六早上才有一家三口放松的机会。这座始建于30年代的大厦,五个楼层的风格各不相同。二楼三楼是喝工夫茶的地方,相隔开的小厅让人有一种亲密感,80年代木板天花板的保守陈设尽管有些媚俗,却温暖舒服;五楼和六楼(没有四楼)是大厅茶座,80年代末的时候曾经全部装修成为太空飞船的风格,面对江边的那一排窗户全部都改建成飞机窗户的模样,在当时算是非常前卫;顶层是高端消费的小厅茶座,50年代曾经被改建成托儿所,我父亲就在那里度过了幼年。广州人喝早茶喜欢从一大早坐到中午,把早餐和午饭都一次过吃下肚子。我是家里的独子,宠爱也体现在家人给我点的茶点上。广州的肠粉有斋肠、鸡蛋肠、牛肉肠、猪肉肠和虾肠,虾肠自然最贵,而我每周都能够吃到一碟好的虾肠。一般广州人出来喝茶几乎是一种社交活动,可能以聊天和家庭聚会为主要目的,茶点的需求反而不太重视。我看有些老人,坐在桌上几个小时,但来来去去就是一壶茶,和一笼叉烧包或者灌汤包。青少年长身体自然是无肉不欢,我吃完了虾肠,还要吃拳头大小的牛肉丸(干蒸)、蒸排骨、烧卖、凤爪……真正的广州地道茶楼点心味道清淡,酱油和调味料都不会过重,任何食材的不新鲜都能够马上吃得出来。祖父家乡来自距离广州不远的珠三角鱼米之乡顺德,对于鱼类食用的要求可以用“吹毛求疵”来形容,死的鱼不吃,煮得不够滑的鱼肉也不喜欢吃。在他更加年轻的时候,为了买到他最认可的鱼,还要亲自从广州长途跋涉回顺德买鱼,有一年还因为遭遇洪水把买回来的鱼都冲走了。   就像广州传统的审美观那样,广州的点心不追求鲜艳的颜色和浓烈刺激的口感,而是精致而新鲜,口感顺滑又不会没有滋味。尽管我吃的是肉类为主的点心,但它们一点都不肥腻。即使是咬进去满口肉的牛肉丸,也加入了陈皮,平衡一下味蕾。除此之外,凡是有肉的点心都有一点滑溜的其他元素搭配平衡着:虾饺有一层滑滑的水晶皮,烧卖也有一层薄薄的蛋黄皮;牛肉肠、猪肉肠和虾肠也就更加明显了,跟肉类齐放到嘴里的肯定是光滑半透明的米粉皮。点心做不了大餐,但肯定就像维也纳波尔卡舞曲那样,短小精悍。   就好像大部分的传统茶楼Art Deco装修那样,老派广式点心趣味的精粹是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混合,是岭南文化开始与世界接轨的产物。“蛋挞”据说是从葡萄牙传来的食品,最初在澳门登陆,后来在广州茶楼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