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部筋伤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颈部筋伤讲解

一、概述 颈部扭挫伤指因各种暴力使颈部过度扭转、牵拉或受暴力直接打击,引起颈部软组织损伤者。 1、颈部扭挫伤是常见的颈部筋伤,软组织损伤常累及的肌肉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和前斜角肌等。 2、除筋伤外,还可能兼有颈椎骨折、脱位,甚至伤及脊髓神经,危及生命。 损伤是由于头颈部运动范围和载荷超过正常解剖生理限度,以及外力直接作用所造成。 1、突然扭转受伤。当颈部突然扭转,或扛重物高等用力过猛时,颈部筋肉猛烈收缩,由不协调运动而受伤。 2、过度牵拉受伤。被动扭转、拔伸可使颈部筋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发生损伤; 3、过伸过屈受伤。 4、加减速受伤(挥鞭伤)。快速行驶的车辆突然减速刹车。 5、钝器直接打击受伤。 四、治疗 治疗原则:明确伤情,辩证治疗 1、损伤严重,疼痛剧烈,伴神经根症状或脊髓症状的,应配带颈托,口服外用镇痛活血类类药物,卧床休息1周以上,症状稳定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2、常规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理疗、练功等治疗。 常规治疗: 1、手法治疗:理筋手法有消散瘀血,松解肌肉痉挛,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的手法有点压、揉按、弹拨及提端摇转法等。 2、药物治疗:分内服药和外治药两种。 中成药:内服药以祛瘀生新为主,兼通络止痛;外治药以祛瘀止痛为主,有膏药、擦剂、薰洗剂等。 西药:消炎镇痛类+肌肉松弛类。 3、物理治疗:消炎、镇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伤口愈合。热敷、电疗、超声波等。 4、练功疗法:功能锻炼。 3、发病率 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40~50 岁的发病率为20%,60岁以上者达50%,而70岁以上 则更高。颈椎病多为青中年 好发,目前发病年龄趋于 年轻化,近年来有调查显示 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颈椎应用解剖 颈椎应用解剖——椎间盘 三、颈椎病基本类型 颈椎病常见的基本类型有四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 若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为混合型。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痹痛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 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临床最多见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 神经根症状的产生是由于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病变,使椎间孔变窄,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即逐步出现各种症状。 第5-6颈椎及第6-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发生率较其余节段高。 体征检查: 颈部局部压痛,肩胛骨内上部压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降低。如颈5-6椎间病变,患侧拇指或拇、食指感觉减退;颈6-7间病变,患侧食、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肱二头、三头肌腱反射降低。 两个试验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正侧位、斜位、过伸过屈位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减小、消失或反角,椎体增生、勾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等。 CT、核磁(MRI)检查:除上述外,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等。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 椎动脉第二段通过颈椎横突孔,在椎体旁走行。 当颈椎增生时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 当颈椎退变、椎节不稳时,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椎动脉受到刺激的机会就更多,发生扭曲变形,引起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 头晕,伴头痛、恶心、呕吐、听力减弱、视物不清等症状。 最大特点是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甚至摔倒。 2、体征检查:颈部压痛,旋颈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X线可见椎节不稳、钩椎关节增生等,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检查椎埃及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三)脊髓型颈椎病(瘫痪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 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其特征,一般是先下肢后上肢。 症状严重,常发展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 主要损害脊髓,病程多呈慢性进展,遇诱因后加重,临床上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损害平面下表现为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多有椎管狭窄(原发性或继发性) 锥体束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的排列从外层到内层,依次是下肢、腰部、胸部和上肢,负责上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中央处,即深层,而负责下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外周。 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踝阵挛、髌阵挛,病理征及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