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讲述

实验四 动态法测定材料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工程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标志着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 杨氏模量测量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拉伸法测量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这属于静态法测量,这种方法一般仅适用于测量形变较大、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对如玻璃及陶瓷之类的脆性材料就无法用此方法测量。动态法由于其在测量上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是国家标准指定的一种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本实验用悬挂、支撑二种“动态法”测出试样振动时的固有基频,并根据试样的几何参数测得材料的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3.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4.进一步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长度L远远大于直径d(Ld)的一细长棒,作微小横振动(弯曲振动)时满足的动力学方程(横振动方程)为 :         (1) 式中为棒的密度,S为棒的截面积,J 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Y为杨氏模量。 解以上方程的具体过程如下(不要求掌握): 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1)得: 等式两边分别是和的函数,这只有都等于一个常数才有可能,设该常数为,于是得: 这两个线形常微分方程的通解分别为: 于是解振动方程式得通解为: 其中式(2)称为频率公式: (2) 该公式对任意形状的截面,不同边界条件的试样都是成立的。我们只要用特定的边界条件定出常数,并将其代入特定截面的转动惯量,就可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计算公式了。 如果悬线悬挂(支撑点)在试样的节点附近,则其边界条件为自由端横向作用力: 弯矩 : 即 将通解代入边界条件,得到,用数值解法求得本征值和棒长应满足:, 由于其中第一个根“”对应于静态情况,故将其舍去。将第二个根作为第一个根,记作。一般将所对应的共振频率称为基频(或称作固有频率)。在上述值中,1,3,5…个数值对应着“对称形振动”, 第2、4、6…个数值对应着“反对称形振动”。图1给出了当时的振动波形。由图可以看出,试样在作基频振动时,存在两个节点,它们的位置距离端面分别为和处。理论上悬挂点(支撑点)应取在节点处,但由于悬挂(支撑点)在节点处试样棒难于被激振和拾振,为此,可以在节点两旁选不同点对称悬挂(支撑),用外推法找出节点处的共振频率。将第一本征值代入(2)式,得到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即基频): 解出杨氏模量: 对于圆棒: 式中为圆棒的直径。 得到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 (3) 上式即为(1)式的解。式中为棒长,为棒的直径,为棒的质量。如果在实验中测定出试样(棒)在不同温度时的固有频率,即可计算出被测试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的单位为()。 本实验的基本问题是测量试样在一定温度时的共振频率。为了测出该频率,实验时可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 由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等幅正弦波信号,加在传感器I(激振)上。通过传感器I把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再由悬线(支撑刀)把机械振动传给试样,使试样受迫作横向振动。试样另一端的悬线(支撑刀)把试样的振动传给传感器II(拾振),这时机械振动又转变成电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后送到示波器中显示。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不等于试样的共振频率时,试样不发生共振,示波器上几乎没有信号波形或波形很小。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等于试样的共振频率时,试样发生共振。这时示波器上的波形突然增大,这时读出的频率就是试样在该温度下的共振频率。根据(3)式,即可计算出该温度下的杨氏模量。 图3动态杨氏模量测试台 三、实验仪器 1.FB2729A型动态杨氏模量实验仪 1套; 2.通用双踪示波器1台; 3.天平、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四、实验内容 先按图把实验仪器连接好,通电预热分钟,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1.测定试样的长度、直径和质量,每个物理量各测5次。 2.在室温下,不锈钢和铜的杨氏模量参考值分别为: 和,实验前可先按公式(1)估算出共振频率 ,以便于寻找共振点。 3.“悬挂法”:把试样棒用细棉线挂在测试台上,悬挂点的位置放在处 测量一组数据,再分别挂在,,,, 共测量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